海外疫情蔓延全球股市异动,面对投资账户中收益减少以及负收益,投资人恐慌、不知所措。面对此种情况,操作少犯错尤为重要。那么,面对缩水的账户,投资者该如何安全配置?金融界推出《公募基金投资经典15问》,并就投资人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
相对投资单一股票而言,选择基金投资是属于风险分散更优的理财方式,若选择偏股型的基金,收入回报并不会比一般的股票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资产配置中基金投资比例逐渐上升。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2019年年报》中统计显示,从全部公募基金持有人结构来看,居民(个人)持有资产规模占比49.2%,略高于各类机构持有规模占比。在各类机构中,银行及其资管计划(理财计划)持有资产规模比例最高,占全部基金规模的27.8%,占各类机构持有规模的58.2%。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非专业持有人占比几近半数。据银行资深理财经理称,基金投资人专业基础薄弱,特别是一遇到基金亏损,账户收益下滑就会变的焦虑不安,且在这个时候经常会给他们进行咨询,还有时会牢骚满腹。遇到此类客户,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本篇就将《公募基金投资经典15问》中的“一问:我买的基金亏了,该怎么办?”邀请多家机构进行解答,期望能帮助到正在投资路上感到困惑的您。
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拥有16年历史的光大保德信基金:第一步先别着急决定是赎还是补,而是该先盘点你持有的基金的基本面。比如你持有的是一只主动管理型基金,那么优秀的业绩来源主要靠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择股能力、投资风格等相对稳定的话,那么目前可能就是阶段性的短期亏损。如果后期你还是看好基金经理的能力,那么就算短期亏钱也不用太担心,但万一基金经理离职了,新任经理在风格上偏离太多的话,那么后续要不要继续投,大家就可以重新考虑了。
信托系基金公司,拥有9年历史的长安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亏损可从三方面进行具体问题具体来分析。首先,判断我们用于投资基金的资金属性,是否是闲钱投资?可以用于投资的持有时间是怎么样的?如果是短期的资金,那要注意规避风险;如果是可以长期支配的闲置资金,那风险承受能力会比较强;其次,我们所持有的基金是否值得继续持有?需要对自己持有的基金进行分析和判断,这只基金是否匹配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亏损的原因是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投资策略的变化,那么我们要考虑更换一只更加适合自己的基金了;最后,短期市场的波动是正常的,不可避免会遇到亏损的情况,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市场也有可能遇到系统性风险,如果是全市场的普跌,那么只要涉及到市场投资,基本都很难避免净值的下跌;那么要注意不要追涨杀跌,频繁交易会造成交易成本上升,需要建立合适的长期投资理念。
成立4年,基金业内首家全自然人、由内部核心专业人士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汇安基金:恐惧来源于未知,基金短期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基金的亏损带来的对于投资的长期的迷茫与未知。
首先,买基金亏了的时候,我们不妨问自己一些简单的问题,1、持有的基金亏损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还是因为基金自身的运作不当?2、当时买基金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听朋友推荐的?是当时市场火热自己跟进的准备短期博一把?还是自己本来就比较清楚基金各方面的知识,坚定准备长期持有?
如果这两个问题都能答得上来,相信你的心里已经自然有了答案。如果是因为基金自身的运作不当(譬如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不好,跟风追涨杀跌等),那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基金的转换。如果基金的亏损是因为市场短期的波动,而这个基金的长期的业绩(一年以上)都是能跑赢上证综指的,那基金亏损的时候往往是短期市场变动的时候,此时反而应该见机补仓,把握便宜买入的机会。
如果当时买的动机是来自外部原因,一般来说,基金短期的波动是会引起心理较大的恐慌的;而若是自己长期看好的基金的短期震荡波动,持有者反而应该基金的短期亏损感到“兴奋”,毕竟好货打折的机会还是很少的。
据中国基金业协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成立20年,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为16.18%,大多数基金的短期波动具有一定偶然性,相信如果能回答了以上的问题,我们已经有应对亏损从容的答案了。
券商系基金公司,成立时间近6年的创金合信基金:首先需要观察及判断持有的基金具体情况,比如基金的风格、投资范围、跟踪的行业、板块、亏损的原因、后期可能的走势或表现、当时购买时的初衷及看好这只基金的逻辑是否变化等,这些同时也可以咨询对应基金管理公司,听取专业人士的看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其次如果想继续持有这款基金,同时在中长期判断依然看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适当加仓或定投的方式,摊平净值波动风险,降低投资成本,低位捡筹,避免过度恐慌情绪、追涨杀跌,将浮动亏损变成实际损失而离场。
下期预告之《公募基金投资经典15问》之二问:为什么我一买基金就跌,一赎回就涨?
对很多人来说,“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问题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屡试不爽。即便作为专业投资人的基金经理,也难免被这类问题影响情绪。确实,成本经常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但这真的没有必要。问题的根本是,你只需要对你投资对象——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管理人——做出判断,而不是变化的价格。设想,老王有两个账户,买入了同一只股票,因为买入时机不同,成本分别是10元和6元,这只股票现价8元。如果老王需要用钱,他应该从哪个帐户卖出?恐怕很多投资者会选择从6元成本的账户卖出。但仔细想想,从哪个账户卖出有什么区别呢?赔了就选择持有,赚了就选择卖出,解套就选择赎回,这是人性使然,因为之前的亏损积累了很多情绪上的赤字,都要寻求一个解脱。但投资在很多方面是要逆人性的,所以当你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你不要太过轻松,要审慎全面地考察投资对象;但当你决定买入以后,你最好轻松一点,忘记你的成本,而是关注投资对象本身是否发生了一些与你当初判断不一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