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联资本解读:政策层面多次提及国企价值实现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予以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实际上,关于国企改革、提升运作效率在今年以来不断被提及。
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会议强调,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有企业在效率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仍存在差距,国资国企要突出效益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会议还提出国有企业应突出创新驱动,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让企业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详细解读了如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他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一是科技;二是效率;三是人才;四是品牌。
再到此前的2月2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指出,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方面工作成效显著。下一步,要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上市,通过充分对接资本市场、助力稳定资本市场,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可以看出,提升国有企业运营效率,聚焦科技,逐步形成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将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国企改革的主旋律。
凯联资本解读:国企价值实现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意义
受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原因影响,去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情况并不太理想。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8.7万亿,到2022年,我国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只有6.7万亿,比上一年减少约2万亿元,降幅高达23%,同比降幅创近十年新低。
通过观察近20年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20年来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01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成交价大概为1300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7%;到2011年,这个数据膨胀到3.3万亿,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63%;从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连年上涨,从没低于过30%。2021年我国各省地方财力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在25%至64%的区间,其中,湖南、安徽、福建等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较低。
2022年,在土地财政依赖度城市排名中,最高的是无锡达到了48%,最低的深圳19%,北京上海处于中间位置分别是29%,28%。如今,在“房住不炒”基调下,住房更偏向消费,房价的波动将影响土地的价值进而影响土地财政的运转。
在此背景下,国有资产效率提升对于弥补土地财政收入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李迅雷提到的,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的最大一块资产,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能够让300万亿元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
凯联资本解读:国企上市公司价值有望迎来重估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同时,易会满还提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加强专业化战略性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股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有1348家,占比仅26%,但这些公司贡献了A股大部分的利润,如果以去年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计算,国有企业占比近70%,然而国有企业的市值占比仅为48%。
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估值较低的状况,当然这也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有关系。未来随着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央企、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经营活力持续释放,央企、国企的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