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生物(003017)近来日子不太好过。
公司内部,因募投项目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及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等问题,大洋生物及时任董事长、董秘被证监会浙江证监局警示。公司外部,受原材料涨价和需求端受限影响,自上市以来,大洋生物三季报净利润首次负增长。
内忧:募投项目信披有问题上市一年收警示函
11月14日晚,大洋生物发布公告,于11月11日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在浙江局现场检查中,大洋生物存在以下问题:招股说明书募投项目开工时间披露不准确、募集资金实际进度与计划存在较大差异未及时披露且披露的延期公告仍不准确、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
根据招股书,大洋生物IPO募投项目为年产2.5万吨碳酸钾和1.5万吨碳酸氢钾项目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开工时间分别为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而前一个项目实际开工时间为2020年6月,含氟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截至2021年6月底募集资金投入为零。
此外,大洋生物还于2021年10月发布公告,将含氟精细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完工时间延期至2023年10月。
节选自公司公告
而另一边,公司频频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据最新一份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进展公告,大洋生物及子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尚未到期的金额为1.39亿元。公司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授权额度为2.5亿元,而大洋生物总募资金额为4.47亿元,实际募资净额为3.83亿元。
对此,公司回应称,“合理利用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增加收益,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公司因项目投资进度使用资金时间存在不确定性,购买的都是两三个月的短期理财,故理财公告有多份。”
外患一:原材料涨价压缩利润空间
在经营方面,大洋生物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2020年报显示,无机盐产品为大洋生物贡献了近七成营收,其中,碳酸钾、碳酸氢钾营业收入占比62.88%。而这两种产品的主要原料为氯化钾和碳酸氢铵。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氯化钾价格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5月,已累计上涨了500元/吨左右;进入6月以来,涨幅更为迅猛。碳酸氢铵今年累计上涨5%左右,对大洋生物产生的影响是每吨原料成本增加几十元。
今年前三季度,大洋生物营业成本为4.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2.14%。不过,从目前来看,氯化钾价格存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大洋生物成本压力不小。
一方面,氯化钾价格快速上涨主要因为国内氯化钾50%的市场需求依靠进口满足,而全球氯化钾的贸易权和定价权由国际头部四家企业控制,进口氯化钾涨价将带动国内氯化钾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氯化钾价格维持高位,并持续补涨,部分现有国内贸易商惜售,加剧了货源紧缺。
原材料成本上涨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毛利率空间,使得大洋生物面临“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今年上半年,大洋生物营收3.86亿元,同比增长19.67%;而净利润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仅增长1.6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2.53%。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大洋生物营收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4.54%。而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0.42%,扣非净利润更是下滑21.54%。
面对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大洋生物回应表示,碳酸氢铵价格预计将下调,氯化钾价格处于高位并带有一定的上涨趋势。“涨价的影响短期内还是会持续,对总体成本构成一定影响。”
外患二:需求端受限大洋生物或将长期承压
大洋生物曾在投资者交流中表示,因原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对碳酸钾、碳酸氢钾产品的价格作了一些调整。随着原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也会相应调整产品价格。
在回应原材料涨价如何应对时,大洋生物表示,将“低储高用,延缓成本上涨过程”,同时也会与客户沟通,上调终端产品价格。并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占率,引进高技术装备、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那么,靠产品涨价能转移成本压力吗?难。
此前,大洋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由于当前的能耗“双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游客户的需求,对供给端的产能发挥产生一定影响。
当下能耗双控、“双碳”发展主旋律下,市场需求可能长期受抑制。在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产品加价很可能恶化供给端的产能发挥,非但起不到转移成本压力的作用,反而加剧净利润的下滑。
11个月股价暴跌46.08%
“内忧外患”也给大洋生物的股价蒙上一层阴影。
大洋生物于2020年10月登陆创业板,发行价28.85元,开盘首日涨幅43.99%,收于41.54元。上市之初,大洋生物股价逐渐走高,在12月14日达到历史最高点62.5元。
随后上演大变脸,股价一路下跌。今日大洋生物收于33.7元,较最高点已跌去46.08%,几近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