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用“精细精准”做好产品和服务,以“坚持不懈”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便是数字政通(300075)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成立二十年来,数字政通始终坚持创新,不断总结适合全国推广的治理模式。近期,数字政通推出“精进2022”城市合作系列篇。
北京市东城区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起源地,数字政通自2004年至今持续服务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东城区从网格化城市管理到社会服务管理,再到“两网融合”、“三网融合”、“多网融合”、“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热线+网格”等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升级演进,始终引领全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04年,东城区首创“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与超前发展的城市相碰撞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寻求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城市管理工作者亟需的现实选择。2003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组建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数字政通作为主要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开发了全国首个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并于2004年10月22日成功上线,创新了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事部件管理法等为代表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简称“东城模式”),从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城市管理模式进行了重大变革与创新。
管理方法方面,创新了单元网格和部件事件管理法
单元网格管理法: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专职的网格员实施全时段巡查,使得问题发现变得更加主动及时。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实现了管理责任的网格化。如下图东城区为例,将东城区17个街道、182个社区,划分为2322个万米单元网格,明确责任人。
部件事件管理法:根据国家标准将城市管理对象分为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城市部件通过拉网式普查,明确每个部件的名称、归属部门等属性信息,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编制规范化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指挥手册》,明确所有管理对象的主管部门、权属单位、处置单位、处置时限和结案标准等,保障了问题的准确派遣、快速处置,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
管理体制方面,创新了“监管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城市管理监督的行政机构“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避免任何涉及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形成了依托一个监督机构驱动专业部门和地区政府切实履职的长效机制。
管理机制方面,创新了闭环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
设计了涵盖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七步闭环流程,建立了主动及时的问题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和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克服了部门“发现问题靠投诉、处置问题靠批示”的被动管理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的转变。
2005-至今,全国推广“东城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对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和推广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分三批在全国遴选出51个试点城市,五次召开试点工作会议,推广“东城模式”,推进试点工作,在试点推广的基础上,于2010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简称“数字城管”)。
数字政通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领导小组技术组企业成员单位,十八年来一直致力于新模式的全国推广及标准宣贯,为推动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7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
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将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构想变为现实,其显著的运行成果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及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全国迅速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团组和数以万计的人员前往原创和试点城市考察学习的热潮,推动东中西部大中城市在较短时期内即全面普及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据初步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新模式已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7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0%。其中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近23个省已实现地级城市全覆盖。
实践证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是解决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城市管理难题的创新之举。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由不认识到达成共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由试点到普及,由以市政设施和市容秩序为重点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向智慧城市过渡的嬗变之后,正在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数字政通也伴随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全国推广,以精深的行业理解、先进的创新技术与专业的服务体系,承建了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1000多个县(市、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
制订了涵盖平台建设、运行与验收的系列国家(行业)标准
为推动新模式的规范化建设与运行,在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指导下,数字政通作为重要成员单位,主编或参编《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及《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系列国家标准,包括《单元网格》、《管理部件和事件》、《地理编码》、《绩效评价》、《监管信息采集设备》、《监管信息采集》、《立案、处置和结案》、《验收》等。
每年协助组织2-3期全国性数字化城市管理培训班,搞好宣传贯标,规范平台建设及运行,有的放矢地解决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分类指导,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0年至今,为推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及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数字政通作为主编单位,编制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312-2020)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312-2021)。
2010年-至今,创新引领网格化城市治理新发展
北京东城区作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的起源地,开创伊始就在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落实上实现了高位监督考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城市管理监督的行政机构,确定了区委干部绩效考核百分制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结果占10分等制度保障,运行以来始终引领着全国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和发展。近几年来,东城区在网格化城市管理基础上先后拓展了社会服务、综治管理、基层治理、民生诉求等领域,数字政通以精进的服务理念与专业的技术实力,全面保障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与相关业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建立网格一体化治理平台,实现了一体化采集、指挥、处置、评价,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了协同聚力、广泛参与、精治共治的网格化城市治理新格局。
网格化管理模式助力“社会服务管理”提升
2010年,东城区被确定为全国和北京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在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592个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本情况全部纳入数据库,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并通过结合“信访代理制”、“城管综合执法机制”等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东城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
“多网融合”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构建
从2014年开始,东城区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落实责任和强化部门联动为基础,以整合力量和优化流程为重点,以打造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核心,全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与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融合,构建“大循环+小循环”处置机制,努力打造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位一体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成东城区城市运行的中枢指挥体系、社会服务的综合平台、政民互动的有效载体。
创新“街道吹哨”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
2018年,为落实北京市《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东城区以构建网格化综合监督体系、整合管理资源、形成合力为目标制定《东城区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构建网格化综合监督体系实施方案》,以网格管理平台强化“吹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挂账问题台账、督促各街道及时启动“吹哨”机制逐步销账历史遗留问题,明显增强了街道统筹协调能力。
2019年,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畅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补上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东城区在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接诉即办”机制,着力树立鲜明的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工作导向。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将12345接诉即办问题事项纳入到网格化治理平台进行处理,提高区级快速响应能力,推进群众诉求问题快速高效解决,建立“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将“接诉即办”的基层治理方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