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超材料相关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等尖端装备领域。作为超材料行业龙头,光启技术(002625)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超材料产能进入稳定爬坡阶段。随着前期大额订单逐渐落地,公司业绩增长将得到有力支撑。
● 本报记者齐金钊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记者日前在光启技术709生产基地调研了解到,该基地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处在产能爬坡期。
“产线实行白晚班运转,工人两班倒。”刘若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超材料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实现大规模应用,公司订单开始放量,提升产能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刘若鹏介绍,今年一季度,多地散发疫情,工业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导致生产和交付放缓。公司在供应链、人力、物流等环节出现短缺现象,导致生产组织安排不畅。面对突发情况,公司迅速作出反应,紧急抽调人员和物资全力保证生产基地正常运转。
刘若鹏称,从研发到量产超材料,公司用了十余年时间,不断探索完善,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工业超材料全链条体系。如今,超材料已成功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近期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地一线,第一时间掌握产能进度情况。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生产防疫的闭环管理,该生产基地在附近为员工统一安排了宿舍,上下班由大巴专车接送,并定时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当地食药监、防疫部门认证的餐饮机构为公司提供餐饮,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
产业化迎突破
近年来,刘若鹏见证了国内超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逐渐产业化的过程。“超材料第一股”光启技术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今年一季度,光启技术营收和净利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公司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8.95%;净利润为4271万元,同比增长56.91%;扣非净利润为3744万元,同比增长70.75%。
公司超材料产业化迎来重大突破,与客户签订了近20亿元的某大型复杂超材料结构件产品,为公司最大的单笔销售合同。
对此,刘若鹏表示,该重大销售合同的签订,意味着重要客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高度认可,体现了公司已具备持续性、规模化制备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的能力,可以充分满足客户对航空装备规模化批产的需求。
刘若鹏表示,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和数据积累,一季度完成了第三代超材料量产的稳定性工作。公司第三代超材料技术按照计划如期进入量产阶段。此外,公司今年将有十余项研制转批产订单均采用第三代超材料技术。
坚持自主研发
作为一项前沿的“黑科技”,过去很长时间超材料相关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10年,刘若鹏回国创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创新,逐渐搭建了超材料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
刘若鹏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注重全球范围的专利布局。2021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申报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获得授权90项,在研1项超材料领域标准,累计持有3项国家标准。公司及关联主体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建立了专利壁垒优势。
近年来,光启技术大力投入超材料的研发、生产、测试等能力建设,完成了深圳银星基地和超算中心的扩产工作;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超材料制造中心709基地(一期),该基地集生产、检测、测试、仓储为一体,构建了超材料的设计、计算、制造、检测全链条系统,并能完成复杂曲面形状的航空结构件设计,目前年产能40000公斤超材料。
刘若鹏透露,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709基地一期产能将不能满足中长期交付需求,公司将于今年启动709基地二期建设施工。
标签: 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