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川宁生物(30130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在·中证网举行。
川宁生物总经理邓旭衡表示,通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突破,公司已经将成熟的生物发酵技术成功应用在抗生素中间体领域,并实现了规模化工业生产;同时已经建立起国内规模较大、种类较全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体系,其中硫氰酸红霉素、7-ACA、6-APA产量均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位置,是国内乃至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市场的主要供应企业,并已经形成了稳固的规模优势。
(资料图片)
路演现场
川宁生物总经理致辞
竞争优势显著
问:公司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答:公司属于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要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青霉素类中间体(6-APA、青霉素G钾盐)、头孢类中间体(7-ACA、D-7ACA、7-ADCA)、熊去氧胆酸粗品、辅酶Q10菌丝体等。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的竞争优势。
答: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一)资源及成本优势,公司充分利用新疆伊犁地区的地理及资源优势,从多维度降低生产成本,使公司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成本优势;(二)技术优势,公司目前拥有3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发酵抗生素中间体制备关键核心技术,生物发酵抗生素中间体整体生产制备技术优势地位突出;(三)环保优势,公司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通过对环保设备不断的升级改造,在废水、废气、废渣三个方面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先进水准。公司在抗生素中间体行业形成了较高的环保壁垒,优势明显;(四)规模优势,公司是我国抗生素中间体行业中品种最齐全的企业之一,销售产品包括硫氰酸红霉素、6-APA、7-ACA及青霉素G钾盐等,涵盖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广谱类抗生素的主要中间体。目前公司的硫氰酸红霉素、6-APA和7-ACA年产能产量在生产规模及抗生素中间体涵盖品类上具有显著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模式。
答:首先,公司在传统发酵基础上通过研发新的发酵工艺,进一步提升中间体产品生产提取效率。公司创新性使用500立方米生物发酵罐,为当前最大的抗生素中间体发酵罐,公司解决了超大发酵罐的设计建造、发酵液溶氧供给、无菌控制等难题,大幅度提高了单批产量和效率,规模化效益明显。
其次,公司通过研发创新,将菌种选育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从源头优化发酵菌种,推动了新的产业方向的发展。公司利用菌种选育技术平台优势,结合菌种代谢特点,定向选择诱变剂,通过三次双因子诱变、菌种选育,使得顶头孢霉菌株的DAOC、DCPC、CPC三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比例发生改变,其中DAOC的含量大幅提高,成为实现生物法生产7-ADCA的关键。此外,公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种进行部分发酵特征异味基因的敲除,再通过现有选育技术进行筛选和复壮,使菌种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也具备环境友好型的基因遗传特征。公司研发的菌株是国内首个将红霉素发酵特征异味基因敲除的菌种。
综上,公司的科技成果主要体现在拥有的各项专利和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合了行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趋势。通过深度产业融合,公司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运营成本有所降低,产品平均研发周期缩短,产品不良率大幅度降低。
吸引高端人才
问:请介绍一下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对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贡献。
答:本次募投项目投资总额6.23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6亿元,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偿还银行借款。“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增强公司整体研发实力,有利于公司吸引合成生物学、系统和计算生物学、酶催化等相关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深入开展与生物发酵相关产品的各项前沿领域开发研究。“偿还银行借款”将增加公司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有助于其扩大业务规模、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问:请问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公司将坚持“双轮驱动”的经营战略,将生物发酵技术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以技术创新和环保创新为切入点,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精益意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首先,公司将在现有抗生素中间体板块上,丰富产品线,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经营质效;其次,创建上海研究院研发创新平台与本部发酵产业平台的联动机制,着力打造合成生物学一体化研发、生产型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创造核心优势地位;再次,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培育优良作物品种,为现有发酵产业板块提供优质原料,实现现代农业与发酵工业的有效结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