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转型,我国车检体系却依旧延续着传统的形式,检测技术落后,在很多的检测流程和数据记录分析方面的工作仍然依靠人工,导致成本高、效率低,得不偿失。这将导致用户服务体验差,影响汽车市场的消费信心。
智能车检,应运而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机动车检测站仅有1.2万家左右,平均每个检测站约服务2万辆车,而日本每个检测站约服务3000辆汽车,美国则是4000辆,欧洲是5000辆。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单一检测站平均服务汽车数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要推动车检从人工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向这智能化高效的转变计划。只要完善的智能车检体系建成,就能避免重复检测,降低用户成本。车主的用车体验也将会上一大个档次,我国汽车全产业链都会被带动向更好的一面发展。所以当下急需更加积极的推动检测技术生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于汽车安全性能等指标的监控,尽可能做到在线实时分析和反馈,实现智能的无人检测模式。
AI在智慧交通城市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或工程,能够和人一样进行感知、认知、决策、执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统。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智能载运工具、智能物流等交通运输领域多项重点位列其中。
无线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物体感知和标识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建设智慧交通的基础技术条件。交通离不开监控,计算机视觉的发展会对智慧交通产生影响。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应用在车辆的检测、身份的识别、车辆身份的对比、车辆的行为分析以及汽车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城市交通系统的不同环节,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的整体升级和协同;智慧交通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车牌识别、智能审核、智慧 检验、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都值得探讨与思考。
智慧车检开启AI诊断时代
眼控科技作为一家集计算机视觉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全球性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极致追求与打磨,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中国领先的 AI 智慧交通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并联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全国首家 AI+ 道路安全监管创新中心。其智慧交通产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智能审核系统,可实现车架号拓印膜比对、保单电子接口比对、工作区进入告警、外观照片比对、行驶证证芯编号比对等功能,通过检验信息实时监控,达到精准识别、全面覆盖降低人力资源投入和人为因素影响,助力智慧车检。
案例应用:
苏州某车管所,使用眼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智能审核系统前,平均每天需要安全技术检验的车辆4000辆左右;传统人工方式审核每辆车需要7-9分钟,效率低下;每天需要30多个警员工作近12个小时(8:30-20:00)方能完成审核量,工作压力极大。而在使用眼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智能审核系统后,每天只需10名警力工作8小时(8:30-17:30)即可完成车辆检验审核,节约了近70%的人力;车辆检验的准确率大于99.9%,通过率大于95%,有效地杜绝了人工审核造成的误判,有效防止了VIN码篡改以及黑车、报废车、走私车等车辆继续上路运行;审核时间由原来的7-10分钟/辆减少至7-10秒钟/辆,缩短了工作时间,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AI,智慧车检的正确打开方式
交通是由人、车还有环境等综合因素构成的,人工智能的加入,让交通变得更加智慧。采用人工智能,比如异常检测、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技术,可以增强交通管理机构的监控能力和准确度,进而提高交通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我国车检正在进入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完善的智能车检体系的建成,将提升车主的用车体验,促进汽车消费,进而推动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关于眼控科技:
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集计算机视觉识别与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应用于一体的全球性人工智能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极致追求与打磨,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目标检测与识别、OCR、人体关键点检测& 姿态识别、场景语义理解、模型压缩与蒸馏、车辆与行人 ReID 和追踪等。眼控科技已成为中国领先的 AI 智慧交通、智慧气象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
眼控科技汇聚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顶尖 AI 人才 200 余名,先后在道路交通领域,联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全国首家 AI+ 道路安全监管创新中心。同时,联合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全国首家航空智慧气象创新中心。眼控科技在智慧道路交通、智慧航空气象垂直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覆盖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等 30 多个省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