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将成为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也必将对金融市场投资产生系统而深远的影响。“双碳”目标驱动下,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已起,唯有积极拥抱趋势方能赢得未来,那些“弄潮儿”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从这个角度看,近年来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格力电器(000651),其成长空间值得进一步审视。
绿色投资风生水起
近一两年,证券市场掀起一股绿色投资的风潮。据数据,今年截至7月27日,A股市场上涨幅超过50%的概念板块当中,与新能源有关的就达7个之多。各路资金乐此不疲地追逐绿色低碳转型的投资热点,并不断发掘新的机会,推动相关行业或企业重估。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一个追逐短期热点的现象,而是拥抱未来大势的选择。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将使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方式产生深刻变革,在未来40年极大促进我国产业链的清洁化和绿色化。映射到金融市场上,就是绿色金融的崛起和绿色投资的兴起。
证券市场权威人士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将催生巨大的投资机会。全球绿色复苏正在带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我国在光伏发电、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已积累起显著优势。同时,传统煤电、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碳排放大户减排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当中存在巨大的减排市场潜力,仅当前可看到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储能技术、绿色化工、非化石能源应用等就将引发颠覆性的创新。
应该说,随着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入,在绿色投资这条百万亿“新赛道”上,产业端和投资端正在形成合力。眼下一些热点正受到青睐,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发掘,特别是那些具有创造性、突破性、颠覆性的创新,随时可能引爆下一个市场热点。近来,一举拿下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最高奖的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就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关注。
突破性创新贡献减碳力量
源于对电能的消耗以及制冷剂的使用,制冷产业也是碳排放“大户”――空调能耗占到社会能耗15%,空调负荷占建筑尖峰负荷的30%-50%。空调降耗是建筑节能关键所在,也是绿色减碳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行业发展领导者和技术创新引领者,格力电器经过十年研发推出的“零碳源”空调技术,从94个国家21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今年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的最高奖。
据了解,“零碳源”空调技术,不是一个空调,而是一套系统。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运用了“既开源又节流”的思路,对先进蒸气压缩制冷、蒸发冷却、通风和光伏直驱等技术进行研究突破并实现集成创新,从而突破现有空调的能效极限,制冷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该系统可降低空调碳排放85.7%。
具体而言,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下的高效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实现制冷和除湿的高效运行与精准控制,而蒸发冷却和通风技术能有效降低空调负荷,达到节能效果。最后,光伏直驱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空调的电网用电量。
业内人士指出,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不但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用电量,还能依靠光伏直驱技术实现光伏发电的“自产自销”、大幅降低空调碳排放对于环境的影响。这一技术的落地以及市场转化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性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格力首次推出创新突破性制冷技术。成立于1991年的格力电器,已深耕空调技术30年。格力长期走在自主创新赋能科技研发的第一梯队,如今已积累了33项“国际领先”技术,其中31项技术与节能有关。
格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技术创新才是迎战气候难题的“关键密码”。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相信格力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绿色节能技术领域不断发力,助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乃至全球生态平衡。
成长空间不断提升
在一些市场投资人士看来,有了以“零碳源”空调技术为代表的绿色制冷技术加持,格力电器的商业成长空间令人期待。
一方面,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是绿色投资的纯正标的。该套技术中,无论是制冷系统、光伏系统还是储能系统,无不是与绿色低碳密切相关。以储能系统为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提出指导意见,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而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应用的钛酸锂电池储能系统具备高安全、长寿命、快充放、耐宽温等核心优势。
另一方面,格力“零碳源”空调技术存在实际应用价值和持续变现潜力,是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建筑节能的可行方案。据介绍,满足各类公建、工厂、学校、商场、办公、酒店、冷库等不同类型建筑需求。目前已经落地应用于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个项目。全面进入国家“四大重点”示范工程专项。
2020年10月,由格力主导的两份光伏国际标准提案,在IEC/TC82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委员会获得高票立项通过,为全球应用提供了标准。
不难发现,在绿色投资的热潮之下,格力十年磨一剑,看得见摸得着,应用广前景好。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 魏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