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间,中天火箭(003009)(003009.SZ)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0.15亿元,同比增长17.5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18.28%;实现扣非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87%;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此外,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9元(含税)。
中天火箭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小型固体火箭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一直致力于推进航天固体火箭核心技术成果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转化应用。小型固体火箭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材料技术、测控技术等固体火箭核心技术是中天火箭竞争力的基础。其核心业务发展源于航天科技(000901)集团航天四院下属多个研究所的相关业务板块,经改制和重组,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小型固体火箭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综合业务体系。掌握了国内领先的小型固体火箭总体设计能力和部分分系统研制能力,并不断将固体火箭技术积累沉淀后应用于民用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优秀产品。
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突出的技术转化能力以及固体火箭行业高度集中等有利因素,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开展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工作,根据研发项目计划,各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21年全年投入研发费用6436万元,同比增长13.5%。截至2021年底,公司及子公司已拥有专利共计181项,其中国防专利16项,非国防专利中有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
中天火箭以固体火箭总体设计技术为依托,公司形成了增雨防雹火箭、探空火箭、小型制导火箭等系列化小型固体火箭业务,其中又分为民用和军用两大领域,民用领域包括以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军用领域包括探空火箭和小型制导火箭。
在民用增雨防雹火箭及配套装备方面,作为我国较早涉足开发增雨防雹火箭产品的企业,中天火箭曾多次参与了国内人工影响天气火箭标准的起草,高效多用途增雨防雹火箭、地面焰条播撒系统、车载火箭发射装置等公司产品均属国内首推并投入应用,引领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工具的长足发展。多年来,公司该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
在军用小型固体火箭方面,公司以小型固体火箭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展探空火箭、小型制导火箭整箭的研制业务。在探空火箭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探空火箭研制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唯一进行探空火箭研制开发的单位。在小型制导火箭领域,公司专注于对轻型化、小型化、低成本制导火箭的研制。目前拥有的国内首款20kg级别以下的小型制导火箭,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轻型制导火箭领域的空白,确立了小型制导火箭产品的先发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天火箭第二大业务则是以固体火箭高性能材料技术为基础,形成的炭/炭热场材料及固体火箭发动机耐烧蚀组件等炭/炭复合材料业务。2021年,“炭/炭热场材料”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5亿,营收占比38.6%,毛利率达到25%。
公司从事炭/炭复合材料研究近十多年,研发能力较强,技术储备充足,是国内较早进行炭/炭复合材料制品工业化生产的专业企业。在民用领域的炭/炭复合材料产品主要是光伏产业晶体生长热场系统耗材,已经被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等国内光伏行业硅片行业领先的生产商所广泛采用。目前拥有200吨民用炭/炭制品的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位于行业前列。
从固体火箭发动机耐烧蚀组件看,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核心技术的主要企业之一,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耐烧蚀组件屡屡为国内多个型号的固体火箭产品成功配套,并为多个军工集团提供了发动机耐烧蚀组件的研发生产服务。
三是以固体火箭发动机多参量动态测试技术为支撑,中天火箭形成了智能计重系统以及测控类系统集成等业务,主要用于公路计重收费、超载超限的治理、非现场执法、货车ETC等。目前,公司生产的整车式和轴组式智能计重系统属于现阶段的市场主流产品。相关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且逐年提升。
2021年,中天火箭始终围绕工作会提出的主业板块牵引发展、军民产融深度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兼顾、上市平台充分利用指导思想,认真策划全年经济发展工作,细化分解各项财金指标,全面完成年度经营任务。
在防灾减灾板块人影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领跑地位,新疆自治区、新疆兵团、陕西、辽宁、甘肃、山西等大市场稳定增长,吉林、浙江、湖南等新兴市场跨越式提升。新特材料板块市场坚持“大客户、大市场战略不动摇,适时开发新客户”的思路,充分抓住了行业发展机遇,实现快速增长。智能装备板块瞄准市政领域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项目已开展实施,深耕大客户,加快非现场执法系统产品的工程化应用,实现了甘肃、宁夏、浙江等地非现项目的落地。
2022年,中天火箭提出了以“夯基础再提升”主题年作为2022年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是突出技术创新,全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加速研发成果转换;巩固传统产品市场优势,全力发展新产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新突破;坚决守好信息披露底线,充分利用资本运作平台;推进募投项目实施,深入开展产能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后劲;聚焦安全为本、质量为先、保密为重,构建精细化管控体系,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效能。在新研产品效益转化、管理体制机制革新、国内外市场拓展、重点研制项目节点保障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