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天天热消息:博济医药:“一站式”外包服务 做新药研发的加速器

来源:证券时报网 时间:2022-09-29 06:39:16

9月29,是博济医药(300404)(300404)成立届满20年的子。20年来,博济医药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超1200名员工,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全流程“一站式”外包服务(CRO+CDMO)的上市公司。

博济医药见证了我国CRO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已发展成为以临床试验为主要业务的CRO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获得了中国医药外包公司十强、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CRO分会会长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资料图片)

近日,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博济医药,与董事长王廷春面对面交流。在王廷春看来,CRO公司就是新药研发的加速器。“我们的作用就是帮助药企少走弯路,降低研发成本,加快新药上市进程。”王廷春说。

从医生到创业者

一头精干短发,一副金丝眼镜,一身朴素衬衣……创业20载,王廷春身上还保留着浓厚的医者气质。在医科院校毕业后,王廷春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医生,13年从医生涯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等岗位。

谈及为何走上创业之路,王廷春坦言,医者仁心,每救治好一个病人都会很有成就感;但从业中也留下不少遗憾,很多危重疾病因为没有特效药物,作为医生也束手无策。“记得我在肿瘤科工作时,因为没有特效药,大多只能依靠化疗、放疗,很多病人来的时候还生龙活虎,走的时候奄奄一息,让我感到非常痛心与无力。”

正是这种无力感,让王廷春意识到了医药研发的重要性。如果能够针对一些疑难病症开发出一款新药,那么就能为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希望。为此,王廷春加入了一家医药开发企业,以临床研究负责人的身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新药开发的流程,为日后自主创业埋下了种子。

2002年,王廷春已经有了清晰的创业思路,他并不打算做一家医药企业,而是看重了当时在国内正处于起步期的CRO赛道。

“一款新药的上市,流程非常复杂繁琐,从临床前的化合物筛选、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再到药监局审批,逐步进入临床Ⅰ、Ⅱ、Ⅲ期,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才能申报注册上市。”王廷春指出,在这个及其漫长的过程中,仅靠医药企业自身已经力有未逮,而将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外包给更加专业的CRO企业,对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商业模式可行以外,王廷春也颇为看重CRO行业的社会价值。对于当初为什么将企业命名为“博济医药”,王廷春表示,“博”出自《伤寒杂病论》中的“博采众方”,而“济”则有“广济天下”的含义。作为CRO公司,博济医药可以广泛参与到多家医药企业的药物研发进展中,为大量新药的问世贡献力量。

如今,博济医药已累计为国内外约1500家知名医药、医疗器械企业等提供了服务,累计为客户提供临床研究服务1100多项,与近700家临床试验服务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公司提供的临床研究服务助力客户获得新药证书约70项,生产批件10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证20余项。这二十年的成果,也让王廷春心目中的“广济天下”又迈进了一步。

从“仿”到“创”的突围

王廷春告诉记者,从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我国医药行业还是以仿制药为主的格局,在这个阶段,博济医药也顺应当时的市场需求,主要为仿制药企业提供临床研究服务。

到了2012年至2022年,则是国内创新药领域实现雨后春笋般大发展的十年,其中尤以2015年国家推行药审改革为重要节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还包括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药集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内本土创新药势力得以快速成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济医药也紧跟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开启了从仿制药为主向创新药为主的CRO战略转型。近年来,在业务拓展、募投项目建设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着力下,博济医药的创新药业务转型已颇显成效。

2021年年报披露,博济医药当年实现临床研究服务收入近2亿元,同比增长45.88%,在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及订单增长的强劲势头是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长的主要推手。其中,创新药项目已超总营收一半。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100多项药物临床研究服务,为客户获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14项,其中1类新药3个,2类新药4个。2021年成为公司成立以来获批成果最多的一年。

在创新药领域转型发展的同时,帮助中国药物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的“中美双报”业务也成为博济医药的一大亮点。2021年,博济医药为客户提供国内外新药IND服务约70项,为客户获得境内外IND许可22项。在上述22项许可中,公司助力国内药企创新药项目获FDA IND许可达10余项,中美双报业务稳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博济医药子公司美国汉佛莱(HPC)助力抗肿瘤创新药BS001(OH2)注射液项目获得FDA的IND许可。时至今日,HPC提供注册服务的FDA IND项目审批成功率近100%。

打造中药CRO

特色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不断加码,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出炉更是将中医药的地位推向新的高度。相比较“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强调了重点领域攻关,加强中医研究院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协作,加快新药研发进展,优化中药制剂注册管理,有利于加快中药新药的审批流程。这也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药CRO业务催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临床方面趋近一致之外,中药与化药在药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异,相比化药的新药研发,中药往往是多组分的研究,所以研究内容相比化药更多。此外,中药对于药材的研究和对基准药品的制备也会更复杂。相比之下,中药企业也更加需要CRO的专业力量支持。

而博济医药正是中药CRO的先行者。据王廷春介绍,中药CRO目前已占据公司整体营收的20%左右,一直以来都是公司具备特色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公司每年在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要临床项目维持在20个以上,其中不乏中药1.2类新药银杏内酯B注射液、硝石甘胆颗粒等前景较好的优秀项目。在中药创新药领域,博济医药在2021年助力客户取得了5个中药创新药临床批件。

2021年,博济医药将中药临床、临床前业务整合到全资子公司杏林中医药,并与南昌、南阳等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共建中药创新药产业园区,打造中药创新药一体化服务(CRO+CDMO+孵化器)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在中药领域的研发能力及服务水平,推动中药创新药产业发展,成为中药开发的“加速器”。

近十年来,博济医药还着力打造了中药研发技术平台“广东省中药活性组分研究工程技术中心”,得到了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科技局和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并通过验收。目前,公司已形成传统中药、现代中心和中药外用制剂三大研究团队,分别从事经典名方、中药复方、院内制剂开发;中药活性分成、活性组分、创新制剂的研发;以及中药透皮给药系统制剂(贴剂、气雾剂、软膏等)的创新药物研究。

强化高端人才团队建设

过去多年的发展中,CRO这条赛道上也涌现出诸多行业龙头企业,与龙头相比,博济医药的规模体量还没有太大的优势。在众多巨头的竞争压力下,博济医药一个重要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人和”。

CRO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各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颇令王廷春自豪的是,自成立以来,博济医药中层以上的核心人才流动率一直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王廷春介绍,为了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激励制度。2019年以来,公司已推出3次实施面向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合计覆盖员工数超200人。

据博济医药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司员工中博士硕士的比重近16%。其中,临床业务核心技术人员及顾问团队大部分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有多位行业资深专家、注册法规专家坐镇;临床前业务博士硕士比重约30%,创新药临床前业务博士硕士占比达50%左右。

人才队伍的壮大与完善,一方面将助力公司在临床前研究、创新药临床研究及CDMO领域等多方面加速拓展,另一方面也将持续筑牢公司人才壁垒,提升行业竞争力。王廷春表示,目前博济医药CXO业务一体化布局已完成,未来会更倾向高端人才团队的建设以强化公司各业务板块的能力。

标签: 博济医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