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导语:受产能、需求及技术三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光伏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成长性交织的发展特征。2019年后,随着光伏平价上网逐步实现以及碳中和提上日程,光伏装机需求在各国逐渐展开,全面带动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发展阶段。
(相关资料图)
不过,这一轮行业繁荣仍未逃出产业发展周期的宿命。2022年10月31日,TCL中环(002129)率先下调P型、N型硅价格,此后又多次降价,正式点燃硅片价格战。而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自11月16日起,硅料价格也进入下跌趋势。
随着产能扩张节奏、国内外需求和技术更新步伐的不断变化,经过新一轮的产业链博弈和价格战洗礼,光伏行业的巨大“蛋糕”又会在各家企业中如何重新分配?
作为硅片和组件龙头,隆基绿能(601012)充分受益行业前一轮的上行周期,主业实现了突破。不过,此次中环率先发起价格战,而隆基被动应战,这一少见情况的背后,隆基依靠“提前囤料”而非“技术优势”盈利,或是重要原因。
此外,隆基近两年产能利用率不断下滑、扩张步伐明显放缓,账上似乎也并不缺钱,公司融资速度却有增无减,令人费解。
面对产业链进入下行期以及溯源问题下的海外市场,未来一场“见血”的硬仗难以避免。
隆基被动应对价格战“囤料”影响不容小觑
今年10月31日,TCL中环率先下调P型、N型硅价格,率先打响硅片价格战;近一个月后,11月24日,隆基绿能跟随中环,宣布下调硅片价格;此后仅几天,11月27日,TCL中环再次宣布下调硅片价格,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12月23日,隆基绿能发布的最新价格显示,单晶硅片P型M6150μm厚度(166mm)报价4.54元,P型M10150μm和厚度(182mm)报价5.40元,降幅达27%。
与此同时,TCL中环也发布了最新报价,单晶硅片P型M10150μm厚度(182mm)报价同样为5.40元,与隆基一致;技术含量更高的210mm和218.2mm硅片价格分别为7.10元和7.70元,降幅约为23%。
TCL中环主动挑起硅片价格战,而隆基应对明显慢一拍,显得颇为被动,这种现象在过去非常少见。究其原因,或与隆基依靠“囤料”盈利而非其所宣称的“技术领先”有直接关系。
回溯硅料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到,2018年下半年,国产硅料价格跌破100元/千克,直到2021年才重新回到100元/千克之上,疫情时最低跌近50多元/千克。
恰在这一阶段,隆基开始大幅囤积原材料。
Wind数据显示,2019年,隆基绿能营收和存货增速相仿;2020年,公司存货增速大增至80%,显著高于同期营收增速,明显加大了囤货力度。
2021年以后,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回暖,硅料价格快速抬升。到2022年中,国产硅料价格涨超300元/千克,早早囤好货的隆基收益颇丰。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营收同比增长54.85%至809.3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26%至109.76亿元,不过利润增速持续小于营收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绿能三季度末的预付款项高达118.91亿元,环比三个月前的二季度末增幅超过100%,远超收入和业绩增速。由于未披露详细信息,预付款的具体投向还有待进一步跟踪。
效率屡创新高、全技术路线布局?研发投入力度和毛利率均不及中环
隆基绿能一直宣称在硅片工艺等环节拥有独特的技术护城河,并且在光伏电池领域实现全技术路线布局。然而,有迹象表明事实可能并非完全如此。
据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介绍,近年来,隆基绿能分别以26.74%、26.78%、26.81%连续三次刷新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纪录,领先竞争对手。
不过,除了电池效率外,硅片口径等也是重要技术参数,而隆基掉队明显。
据集邦咨询研究,预计2022年大尺寸组件(182、210)产能为512GW,占比83%;其中210产能为287GW,占比46%,同比增长16%。
到2023年,大尺寸组件产能陆续完成布局,占比将达89%;其中210尺寸产能预计可达466GW,成为主流,占比达到57%。当前全球已有超52家组件企业产线兼容制造210尺寸产品,企业数量占比超8成。
在组件大功率时代,TCL中环、天合光能率先推出210尺寸硅片组件后,而隆基始终迷信182尺寸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210阵营中,天合光能、阿特斯、东方日升(300118),以及新进入的通威股份(600438)都建立了210兼容182的生产线,两种尺寸的组件都可以生产。隆基却没有向上兼容210的生产线,陷入了选择上的被动。
大部分产能集中在偏低端的166/182硅片上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隆基绿能多年来研发支出在营收中的占比都低于TCL中环,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李振国曾对外表示,光伏电池产线投资额很大,企业押宝一种技术路线,如果成功了,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一旦押错了宝,则可能因此丧失竞争力。对于隆基等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押宝的风险大于收益,更愿意选择一种平稳的方式。
然而,号称“不押宝”的隆基,不仅研发投入强度不如TCL中环,多年来的资本开支也被对手“碾压”,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
无论是研发实力、技术水平还是销量规模,产品综合竞争力究竟如何,毛利率都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020年之前,隆基绿能综合毛利率均领先于中环,但这一情况在2021年出现了逆转,并在今年前三季度又扩大趋势。这或许也是TCL中环主动挑起价格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能利用不足仍在加速圈钱海外不确定性再增经营风险
去年10月28日,隆基绿能公告称,拟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告显示,此次发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础证券A股股票不超过6.06亿股(包括因任何超额配股权获行使而发行的证券),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8%。
按隆基目前42元/股的股价估算,GDR可融资约达250亿元。这一融资规模与公司上市以来,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和可转债等全部股权再融资之和相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不断融资扩产,尽管硅片销量在增长,但隆基绿能的产能利用率却从2019年的90%,一路下滑至今年的约60%左右。
更严峻的是,今年前三个季度,隆基绿能硅片出货量分别为18.36GW、21.26GW和21.98GW,在中环发起价格战之前,隆基硅片销量增长就已经出现了停滞。
事实上,隆基看上去似乎也并不缺钱。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现金高达520亿元,而有息负债之和不足百亿。
产能利用率不断走低、账面又并不缺钱,隆基绿能不断融资的真实意图令人疑惑。
隆基近日对外坦承,今年美国市场出现了较为反常的现象,一线组件企业出货到美国的难度很大。溯源问题对组件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公司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已发生了较多的仓储费和滞港费。
2021年,隆基来自于欧美市场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到38.4%;同时公司海外销售的全部硅片和一半的组件由国内生产,海外产能布局不足的短板明显。由于光伏产品的溯源问题,隆基在海外市场的警报至今仍未解除。
这一轮的行业下行期,对于隆基而言,无疑将是一场“见血”的硬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