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靓丽的业绩背后,公司快速增长的其他应付款需引起关注。
薛宇/文
万泰生物(603392.SH)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11.85亿元,同比增长94.51%;净利润47.36亿元,同比增长134.28%。
万泰生物(603392)大部分利润来自于二价HPV疫苗,在HPV疫苗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但各期销售费用率十分稳定,并未呈现出同行所具备的“规模效应”。此外,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收入规模和增长均不及同行,未能较好地把握新冠机遇。万泰生物大部分利润来自于疫苗分部。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1.85亿元,其中诊断分部实现收入26.74亿元,占比23.91%;疫苗分部实现收入84.93亿元,占比75.93%。公司全年净利润为48.63亿元,其中诊断分部实现净利润8.18亿元,占比16.81%;疫苗分部实现净利润40.46亿元,占比83.19%。疫苗分部不仅收入和利润占比高,增速也远高于诊断分部。2022年,万泰生物疫苗分部收入同比增长152.55%,诊断分部收入同比仅增长14.31%。公司疫苗收入基本来自于二价HPV疫苗。2019年及以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疫苗产品仅戊肝疫苗一款,2019年收入仅为1497万元;2020年5月,公司二价HPV疫苗作为国内首个、世界第四支预防宫颈癌产品正式上市销售,产销量屡创新高,2020-2022年,公司疫苗销售量分别为226.56万支、1022.78万支、2706.02万支;疫苗分部实现收入分别为8.66亿元、33.63亿元、84.93亿元。2022年,公司二价HPV疫苗批签发近3000万支,是国内HPV疫苗市场批签发量最大的的单一品种,占比43%;此外,默沙东九价疫苗占24%,四价疫苗占24%,沃森生物(300142)二价疫苗占7%,GSK二价疫苗占2%。HPV疫苗在中国甚至于全球的渗透率仍然较低,目前仍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根据中检院,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累计批签发量约2732.28万支,经测算约910.76万人份已完成全程接种,而目前中国9-46岁的女性约3.16亿人,渗透率仅为2.89%。国产HPV疫苗目前仅有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的二价疫苗,而进口的默沙东和GSK供给量有限,目前存量3亿人的市场还未能被满足。由于HPV疫苗严重供不应求,万泰生物疫苗收入大幅增长,但并未产生同行具备的“规模效应”,公司各期销售费用率保持稳定,同时其他应付款增长迅速。2020-2022年,万泰生物销售费用分别为6.91亿元、16.9亿元、32.5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35%、29.4%、29.09%,这与公司业绩大增之前的水平基本一致。2017-2019年,公司营收仅为9.5亿元、9.83亿元、11.84亿元,远低于2022年的111.86亿元,然而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8.02%、27.04%、28.16%,甚至略低于2020-2022年的水平。不过,同行业的智飞生物(300122)在收入爆发的同时,销售费用率逐年降低。2017-2022年,智飞生物营收分别为13.43亿元、52.28亿元、105.87亿元、151.9亿元、306.52亿元、382.6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41%、14.64%、10.35%、7.88%、5.99%、5.84%。实际上,万泰生物确认的销售费用有一部分并没有真正支付。2020年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为4.86亿元,此前几年在1.7亿-3.14亿元波动,2021年迅速增至14.95亿元,2022年则继续增长至24.86亿元,年报显示系因未付推广费、研发合作费增加、销售提成增加所致。其中,服务费(即推广费)占比最高,2022年年末为19.98亿元,此外还有预估运杂费及差旅费1.3亿元、销售提成1.16亿元、应付研发合作费2289万元。这是否说明,万泰生物可能通过其他应付款项目提前确认费用来调节利润?如果公司未来销售费用和其他应付款同时出现大幅降低,很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提前确认销售费用调低利润以增加未来利润。目前沃森生物的二价疫苗已上市,且全国有15家公司在研HPV疫苗管线,其中进入临床Ⅲ期的涉及9个产品。未来随着国产HPV疫苗相继上市,以及国产高价疫苗对低价疫苗形成替代,公司所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另外,据东北证券,预计未来中国会将二价HPV疫苗纳入9-15岁女性免疫规划项目,二价疫苗均价将持续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在产品红利期内,公司可能存在提前“储备”业绩的动力。虽然万泰生物的九价疫苗进展较快,但未来公司能否抢占先机仍未可知。上市前,万泰生物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体外诊断业务。2019年,公司诊断试剂收入为9.65亿元,诊断仪器收入为2451万元。2020年以来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相关诊断试剂盒上市销售,2020-2022年公司体外诊断分部收入分别为14.72亿元、23.39亿元、26.74亿元,同比增长29.41%、58.97%、14.31%。但是,万泰生物体外诊断分部的收入规模和增速均不及同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多家IVD公司竞相研发出新冠检测产品,并于国内外获得相关认证,尤其2022年大规模核酸检测常态化政策下,IVD公司业绩呈现出更大幅度的增长,行业内原本营收规模较小的公司业绩都实现了大爆发。例如,圣湘生物2019年营收仅3.65亿元,规模还不及万泰生物,但2020-2022年分别增至47.63亿元、45.15亿元、64.78亿元;东方生物2019年营收3.67亿元,2020-2022年分别增至32.65亿元、101.69亿元、87.36亿元;达安基因(002030)2019年营收10.98亿元,与万泰生物规模相差不大,但2020-2022年分别增至53.41亿元、76.64亿元、119.9亿元;九安医疗(002432)2019年营收仅为7.06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甚至增加到245.89亿元,预计2022年全年净利润高达165亿-175亿元。万泰生物的新冠检测产品覆盖较全面,但公司该业务增长远不及同行,或许表明其未能较好地把握新冠疫情带来的业绩爆发机遇。不仅如此,万泰生物的新冠疫苗也未能赶上行业红利期。2022年12月2日,万泰生物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相比同行公司上市时间较晚。国药中生、科兴中维、康希诺、智飞生物、康泰生物(300601)等的新冠疫苗自2021年年初以来先后上市,由于上市较早获得了巨大的行业红利。但是,2022年以来市场已发生较大变化,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疫苗需求减少,销量下降,相关公司业绩因此大幅下滑,例如康希诺2022年净利润为-9.09亿元,而2021年为19.14亿元;智飞生物2022年自主产品收入32.85亿元,相比2021年的96.97亿元下降66.12%,主要是因为新冠疫苗收入下滑;康泰生物2022年预计亏损7600万-1.5亿元,2021年净利润为12.63亿元,主要因为新冠疫苗销量下滑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此种情况下,万泰生物的扩产计划也被搁置。2022年公司定增募集35亿元,拟使用其中的6亿元投资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9.91亿元,鼻喷新冠疫苗设计年产能为2.4亿剂。2023年3月20日,公司公告称,当前市场需求量预计可被现有产能(1亿剂)满足,因此该募投项目暂缓实施。3月9日,万泰生物发布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回购的股份,截至2022年12月21日回购159万股中的86万股,占目前公司股本总额的0.0950%;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回购股票价格为63.13元/股,为公司回购股份均价(126.26元/股)的50%。参与本计划的总人数为不超过45人,其中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3人(包括副总经理赵灵芝、叶祥忠,财务总监赵义勇),占员工持股计划总份额的13.23%,核心骨干员工42人,占86.7659%。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总额上限不超过5431万元。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有一半的浮盈,金额为5431万元。3月29日,万泰生物收盘价为116.02元/股,公司上述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值为9977万元,浮盈为4547万元。因此,公司3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每人可轻松获得浮盈约204万元,其余核心骨干员工每人可获得约95万元。而据2022年年报,公司副总经理赵灵芝、叶祥忠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03.18万元、96.21万元,财务总监赵义勇税前报酬总额为94.13万元。员工持股计划的真正意义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但是,当员工持股计划以半价受让回购股份时,公司内部人轻而易举就可获得高额收益,便使得其意义大打折扣,而A股上市公司中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有不少是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表明看好公司前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