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监高发言引发的舆论风暴层出不穷,近日诺德股份(600110)(600110.SH)因高管陈郁弼在朋友圈中提到“切腹谢罪”和“五百亿”的市值目标,一度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甚至遭到监管警示。信息化时代下,董监高言行极易被放大解读并传播,如何规避不当发言引发的舆论危机,是“切腹市值管理”事件背后需要探讨的重要方向。
高管称市值没500亿就切腹谢罪 诺德股份回应为误发
10月26日,诺德股份高管陈郁弼的一则朋友圈流传网络,截图中称“请大家支持诺德,明年市值没有五百亿,我切腹谢罪”。该内容迅速引起市场热议,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新经纬等媒体和自媒体纷纷发文,高管“玩命”、“猛推”、“卖命”等戏谑词语占据各大标题。投资者留言调侃称“该不会是要去做阑尾手术吧?”
随后,疑为董秘王寒朵的朋友圈截图流出,图中称“误发几分钟就删除的东西请大家不要再转发传播截图”。当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本次事件为“公司副总经理陈郁弼在设置微信朋友圈少数朋友可见时操作失误”。
不断发酵的舆情也引起监管关注,上交所向诺德股份发布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引以为戒”,其中明确指出“公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公开发布信息的审慎 ,避免发布重大敏感信息、可能引起市场误解及影响公司市场形象的不当言论”。同时,上交所对诺德投资股份副总经理陈郁弼予以监管警示。此外,事件也引发市场各方的关注,一方面媒体关注高管发出“毒誓”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多篇报道对高管不当言论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观点一:诺德股份有放出豪言的底气
不少媒体注意到诺德股份受益于锂电增量需求,在市场表现及业绩方面均成绩不俗。10月28日,诺德股份发布三季报,据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2.36亿元,同比上升137.26%;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上升2070.12%;扣非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上升996.86%。
《上海证券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锂电铜箔需求端持续改善,下游锂电池客户需求成倍增长,供应端新增产能释放速度跟不上下游客户的扩张速度。因此,锂电铜箔市场一直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相关产品价格一路上涨。诺德股份作为国内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龙头供应商,其产能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21世纪经济报道》:不过,这条朋友圈或许并非空穴来潮,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了20倍以上。 除了“靓丽”的业绩,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包括顶流基金经理周蔚文在内的诸多基金在今年第三季度对诺德股份进行了大比例增持或买入。
观点二:公司成绩单争议大,环比表现平平
高管的切腹言论也将公司置于放大镜下,媒体对公司近年业绩及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其中有媒体注意到,尽管公司三季报成绩尚可,但投资者评价呈现两级分化。
《每日经济新闻》:在外界看来,陈郁弼的底气无非在于诺德股份的业绩表现尚佳。10月28日下午,诺德股份披露了2021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净利润的上涨幅度更是达到8663.26%。对于这份成绩单,投资者的评价出现了分化。在一些人看来,虽然公司业绩同比上涨幅度可观,但环比来看表现平平。
观点三:高管发言不当,“切腹型市值管理”不可取
本次事件中,对市值的展望虽然属于高管的个人观点,但公众易将高管言论与公司态度相联系,在信息传递中造成误解。媒体聚焦于高管不恰当发言,探讨该事件对市场及公司的负面影响。
《格隆汇》:前有微博大V爆料的“伪市值管理”内幕闹得沸沸扬扬,现有“切腹型市值管理”哗众取宠。是否暴露一些上市公司“浮躁”的心态,刻意追逐市值规模,而忽略公司长远的发展呢?
《界面》:企业在未上市前,可以通过提目标来强化外界对公司的信心。但是,企业一旦上市,就应当考虑“投资者”这一特定的受众。否则嘴瘾是过了,但市场诚信也失去了。
《金融投资报》:诺德股份副总发布的朋友圈,虽然只是在小范围内发布,但也表明其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信心。诺德股份市值从350亿元到500亿元,其实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其股价需上涨40%以上才能达到,这不可能不对市场产生影响。
高管言论“翻车”频发 上市公司如何规避此类舆情风险?
近年来,不少高管因在互联网发言不当而引爆舆论,对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从通策医疗(600763)(600763.SH)董事长吕建明于回怼投资者 “买我们的股票是我们的耻辱”,到英科医疗(300677)(300677. SZ)董事长刘方毅微博怒怼网友回应减持质疑,再到大族激光(002008)(002008. SZ)董事长质疑记者“是什么角色”。相关公司均因高管冲动言辞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并引发负面舆情。
同时,因高管“大嘴巴”泄露信息,而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前有格力电器(000651)(000651.SZ)临时股东大会透露公司业绩,后有利民生物(836910.NQ)董事长电视节目透露未经审议的股权融资事项。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核心,也是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心。高管疏忽甚至是违规的言行,不仅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也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高管言论频频“翻车”的情况,也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如何有效预防此类舆论危机成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的关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基于过往案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供企业参考:
1.规范中高层人员言行,定期进行声誉风险培训
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中高层人员声誉风险意识,加强日常管理,从源头规避不当言论,消除声誉风险隐患。同时,中高层人员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合规意识。谨慎发言并不意味着摒弃与投资者及市场的交流。董监高需将个人表达、信息传递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之上,有意识的规范措辞,避免舆论风险。
2. 及时应对危机,避免次生舆情出现
面对高管不当言论,公司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不当的回应内容将助推次生舆情发展。企业应当建立企业声誉风险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应急预案,在出现不当言论引发的重大舆情时,结合具体情况,第一时间落实应对策略,积极解决问题。
3. 借助舆情系统,把握舆论走势
大信息时代下,网络舆情呈现复杂、多元的特点。上市公司高管若想与网络舆情共处,离不开对舆情动态的掌握与了解。企业应通过搭建舆情监测系统,对媒体、微信、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舆情监测,全方位掌握舆情态势,及时跟进舆情的趋势与走向,了解公众及媒体对公司和事件的态度,并借助数据对事件未来走向进行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