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A股“口腔医疗第二股”真来了!粵版“通策医疗”需资本耐心加持

来源:财经网 时间:2021-11-12 10:48:12

11月11日,历时半年多的融钰集团(002622)控股收购德伦口腔重组案获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标志着A股真正意义上迎来了通策医疗(600763)之外的“口腔医疗第二股”。

此前的10月26日,融钰集团发布收购德伦口腔重组草案修订稿,并对深交所的重组问询函进行了系统回复,这说明融钰集团收购德伦口腔51%股权这一非许可类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完成监管问询环节;

根据融钰集团于11月11日晚间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的各项议案均已获得通过。这意味着,随后德伦口腔将正式并入融钰集团上市公司体系,而后上市公司将正式切入医疗健康行业,布局口腔医疗服务领域。

根据融钰集团前期披露的问询函回复内容还显示,融钰集团对德伦口腔剩余的49%股权有初步收购意向想法,但还未进行正式谈判。这意味着将来,德伦口腔将成为融钰集团全资子公司,按照战略规划不排除融钰集团后期进行更名,如若更名为德伦口腔,无疑可以达到极佳的品牌效应和市值管理效果。

中植集团抄底实控融钰集团资本助力上市公司切换赛道

众所周知,融钰集团是中植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之一,实控人是解直锟。解直锟是谁?根据百度百科资料,解直锟为中植企业集团创始人,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169位,财富值205亿元人民币。

2020年2月,融钰集团发布公告称实控人发生变更,中植集团掌门人解直锟成为其新的实控人。为了获得融钰集团的控制权,中植集团相关方需要支付1550万元汇垠日丰管理费、1.88亿元增强信托资金,后续还将支付优先信托资金本金余额11.74亿元及预期收益。中植集团相关方承诺提供资金支持。随后融钰集团发布披露称,如果未来信息披露义务人有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或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将严格履行披露义务。此外,如果未来信息披露义务人有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组计划,将严格履行披露义务。

也就是说,中植集团在入主时即有计划通过变更融钰集团主营业务、出售或合并融钰集团及其子公司的业务、购买或置换资产来实现资本运作。时隔仅一年多后,融钰集团不仅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完成了多个资产的出售,还在2021年5月份宣布了控股收购德伦口腔的重组计划,与此前披露的声明可谓遥相呼应。

结合重大资产重组前期面临的口腔行业调研、寻找标的公司、谈判沟通、各方签约、标的资产评估、审计等一些列复杂、漫长流程来看,融钰集团及其实控人管理团队的确在运作中展现了优化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及合规运作的决心和实力。

上市公司原主业营收不强德伦口腔将成业绩新引擎

另一方面,从融钰集团的主营业务上看,其面临着发展乏力、后继难以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在公告中融钰集团也坦言,“公司主营业务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无法较好满足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上市公司亟需整合盈利能力较好的优质资产,促进上市公司长远健康发展。”这一切都是在为上市公司切换赛道做铺垫。融钰集团原主营业务羸弱,也导致了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营收倒挂的一大“奇观”,也难免会让外界认为德伦口腔在借壳上市。

相比于融钰集团是典型的重资产公司,德伦口腔的资产总额、资产净额仅不到其30%,但在营收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却是其数倍,两者的创收实力是倒挂的。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1-5月,上市公司电气开关业务、软件开发业务及租赁业务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532.19万元、11,434.50万元和2,869.74万元(未经审计),上市公司现有主营业务较为传统且收入规模较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23.57万元、-32,812.26万元和-326.53万元。同期的德伦口腔,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1-5月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34.69万元、31,084.79万元(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和15,288.81万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83.85万元、-704.69万元和-530.99万元;随着下半年广东疫情的结束,德伦口腔快速实现了大规模的扭亏为盈,根据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广州德伦医疗投资有限公司2021年1-8月合并财务报表审阅报告》(众会字(2021)第07847号),德伦口腔2021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27,006.44万元,净利润1,216.67万元;可见疫情结束后,德伦口腔仅在2021年6月、7月、8月三个月时间里即实现净利润1747.66万元!6月、7月、8月三个月实现净利润业绩承诺2500万元的70%、前8个月累计完成净利润业绩承诺2500万元的48.7%。公告还显示,德伦口腔2021年全年营收预测可达43,477.04万、净利润预测将达到2,710.16万元,略高于业绩承诺,净利润率约为6.2%。

以此赚钱能力,若无意外情况,2021年德伦口腔实现业绩承诺可期。

根据未来营收增长、营收增速和成本预测,2022年、2023年、2024年德伦口腔的毛利率分别为48.3%、48.6%、48.5%,增速分别为12.18%、9.81%、6.20%。同时,德伦口腔2021-2023年三年的净利润业绩承诺分别为2500万、5500万、7500万,对应的营收净利润率分别为5.8%、11.28%、14.00%,营收规模保持上涨、营收增速稳定,毛利率稳定,净利润率则呈增长态势。

意在国内第三大口腔市场谋霸业粤版“通策医疗”须资本耐心支持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前景已经明朗化,根据灼识谘询报告,中国口腔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由2020年的人民币1,628亿元预计增加至2030年将达约人民币5,262亿元,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达11.8%,其中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1%,高端牙科服务年复合增长率为22.4%。全民口腔保健意识的觉醒以及消费升级型口腔医疗服务需求的爆发,为口腔市场规模增长带来了强大动能,融钰集团转型布局口腔医疗的信心即来自于此。

同时,融钰集团转型口腔医疗的信心可能还来自于A股的“牙茅”,作为A股唯一一家口腔医疗服务上市公司,“牙茅”通策医疗也并非是“根正苗红”的口腔医疗服务公司。

1996年上市之初,北京中燕的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羽绒制品。随后,北京中燕几经波折,一度被“ST”,走到退市边缘,直到2005年12月杭州宝群集团接手北京中燕,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宝群实业原是房地产开发商,2006年宝群实业又以约1个亿的价格拍得的杭州口腔医院100%股权,而后将北京中燕的主营业务变更为医疗服务。2007年,ST中燕更名为通策医疗,杭口也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主业变更为口腔医疗服务后,通策医疗开启了“牙茅”之路,2007年通策医疗市值仅约10亿元,截至2021市值最高点1344亿元,14年来最高涨幅超过134倍!受到众多基金追捧,“牙茅”由此炼成。

根据公告提供的数据,通策医疗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约在1.7%,德伦口腔同期在0.26%,2021年可恢复到0.35%;通策医疗1-9月收入为21.36亿元,德伦口腔1-8月收入为2.7亿,粗略计算平均月营收差距为7倍;同时,相关机构预测通策医疗2021年全年营收可达到31.55亿元,德伦口腔则预计2021年全年营收约为4.35亿,两者营收相差约7.3倍,因此两者的营收差距在7倍左右是比较靠谱的推断。但作为一家仅有1家口腔医院、19家口腔门诊的德伦口腔,我们目前也没必要苛求短时间内能赶上通策医疗的营收和利润规模。因为通策医疗是一家业务营收集中度依赖极强的公司,仅杭州口腔医院一家每年贡献的利润就占集团的80%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策医疗是不可复制的,不仅外人难以复制通策医疗模式,通策医疗也难以复制杭州口腔医院模式,这也是通策医疗极力想改变的现状。通策医疗曾收购过河北沧州口腔医院和昆明口腔医院,但营收效果完全无法媲美杭州口腔医院。但通策医疗的成长路径、转型路径是融钰集团可借鉴的。根据通策医疗历年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营收9139万、净利润1010万;2008年营收1.39亿、净利润1540万;2009年营收1.89亿、净利润2230万。

杭口并入上市公司后,业绩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今年已完成21.36亿的营收,净利润达6.08亿元。医疗是个慢行业,不仅需要医疗技术和口碑的沉淀,也需要背后资本的长期看好和支持;上市公司给口腔连锁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品牌、市场、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融钰集团,如果意图打造第二个“通策医疗”,其将坚定看好和支持德伦口腔的发展,并在资本层面加大投入,以广州为起点和支点,在大湾区建立规模连锁优势。德伦口腔所处的华南市场是国内第三大口腔市场,未来十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考虑到华东地区覆盖的江浙沪城市发展较均衡、华南地区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大湾区在华南地区的的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价值和市场规模绝不逊色于华东地区江浙沪。

目前,中国口腔服务市场的普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以德伦口腔业务占比大的种植牙为例,2020年中国每一万个成年人中,仅有约21人会在牙体种植方面接受治疗,而美国则有约85人,韩国更是高达630人。这表明中国口腔服务市场的普及率相当低,且存在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作为华南最发达的市场,德伦口腔也能享受到口腔市场普及率提升的发展红利。

以上这些大环境因素,都为德伦口腔在大湾区扩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而且相比于从0开始开店,毫无疑问接下来融钰集团可能会存在在大湾区开展口腔连锁收并购的计划,通过收购达到扩张、建立规模连锁的目的。

口腔医疗迎上市潮德伦口腔抢板上市

今年以来,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掀起上市热潮,数量众多的口腔连锁机构接连发起上市征程。

据三六九医才网整理,目前包括以下口腔机构正在或处于筹备上市阶段:2021年1月,山西恒伦口腔医疗集团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而后主动撤回;2月,小白兔口腔集团进入陕西省拟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辅导企业名单,意味着从新三板摘牌后的小白兔口腔将选择A股上市;同样2月,中国口腔医疗集团第三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并在10月份进行了第四次上市申请,可见其上市之迫切;3月,上市公司洪汇新材(002802)成立与朗朗口腔合资成立的控股子公司,发起9家口腔门诊并购,不排除朗朗口腔通过洪汇新材“曲线上市”;7月,累计融资超4亿美元、全国连锁107家的瑞尔集团申请港股上市,至今还未有下文;9月,苏州牙博士口腔集团正式申请港交所上市,其5月融资、8月股改、9月申请上市,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动作迅速;此外,赛德阳光、美维口腔、马泷齿科均有表示规划上市进程,未来3-5年还会有更多的口腔连锁谋求上市,谁先上市谁就有更好的发展优势。

口腔连锁资本化运作也非新鲜事,口腔医疗连锁领域也不缺资本玩家,联想集团、泰康集团、国药集团、欧普康视(300595)、美年健康(002044)、东方锆业(002167)、希玛眼科、九州通(600998)等上市公司都有布局;高瓴资本、松柏资本、红杉资本等大型投资机构也纷纷参与。口腔连锁上市也并非那么容易,口腔本质是一个以牙医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医疗服务业,发展慢、牙医是核心、资本助力效果较弱是基本特征。口腔产业链投资者松柏投资创始人就坦言,口腔医疗领域资本不是最重要的。

相比于融资能力,获医能力更难破解。曾经意图规模化扩张上市的泰康拜博口腔集团,在经过几轮战略融资和急速扩张后,目前也不得不慢下来把短板补足,上市之路再也没提起。目前准备独立上市的口腔连锁品牌都还没成功,口腔医疗“第二股”的靴子一直也未落地。融钰集团通过控股收购51%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后期有意向收购剩余的49%股权的想法),再变更主营业务的方式,把德伦口腔装入上市公司,德伦口腔品牌变相成为了口腔医疗“第二股”,目前德伦口腔的营收规模在行业内排名中等,上市后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接下来融钰集团是走通策医疗模式——旗下多个口腔连锁品牌,还是走单一品牌模式——把德伦口腔单一品牌做大做强。还需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