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年底交付 北汽蓝谷业绩回暖有望困境反转

来源: 时间:2021-11-11 22:48:10

智能汽车作为未来长周期高景气赛道,其催化效应正进一步显现。从政策支持角度看,根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显示,至2030年我国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渗透率的规划目标为40%,据此,中信证券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0万辆(渗透率18%)。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传统车企(北汽蓝谷(600733)、比亚迪(002594)、长城汽车(601633)等)及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频繁推出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明星车型,智能化成为新的区分度和差异化重心。

可以说,智能电动汽车有望成为汽车产品竞争主战场,同时也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AIoT最重要的产品平台。随着智能电动产业链成熟度和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未来仍有可能超出预期,在此趋势下,以北汽蓝谷为主的一些整车公司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进行技术赋能,将开启新的发展周期。

与华为强强合作开启万物互联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预计年底小批量交付

在智能驾驶大时代下,汽车软硬件以及内部架构、行业竞争格局、产业链价值分配也将发生深远变化。在此变革浪潮下,北汽蓝谷也紧抓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智能驾驶技术。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公司制定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技术规划,与华为、百度等公司深度合作,协同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和产品转化。

具体到有关产品方面,据悉,公司已经发布搭载华为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HI版,使智能驾驶技术水平进入新阶段。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智能座舱系统的量产车型,不仅可支持畅联通话、手势拍照、车家互控、无缝流转、一碰传等功能,还内置哔哩哔哩、华为音乐、咪咕视频、高德地图、优酷、网易云音乐等应用生态,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让用户的驾乘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今年5月,阿尔法S华为HI版产线验证车正式下线;8月31日,100台阿尔法S华为HI版已实现内部的小批量交付。

对于市场比较关心的阿尔法S华为HI版量产交付时间等事宜,北汽蓝谷也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阿尔法S华为HI版已经积累了相当一部分订单,年底计划开启小批量交付。公司正在全力贯彻落实年度生产计划,并将持续关注市值。此外,公司表示,公司产品前期研发投入、品牌投入金额较大,随着后期产品销量上升,公司盈利水平将转好。”

持续提升自主技术实力

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上涨52.5%

资料显示,北汽蓝谷持续围绕产品开发、平台技术、三电核心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持续构建自主技术能力。平台技术方面,公司对外授权BE21平台部分技术使用权;电池方面,三合一400、三合一500两款长寿命电池包完成开发,并已实现BEIJING品牌4款车型搭载应用;电控方面,公司发布《177-CSAE 电动汽车车载控制器软件功能测试规范》标准,填补了国内汽车行业软件功能测试领域标准的空白。

此外,在智能网联方面,公司智能车控开发完成新一代基于 SOA(基于服务的软件架构)车控 EEA(电子电气架构)架构设计;智能座舱完成了智慧屏、AR-HUD(基于风挡玻璃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为技术特征的新一代座舱平台集成设计。

上述技术成果的取得与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无关系。据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北汽蓝谷研发费用为2.44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加52.5%。同时,若以各年第三季度数据为分析基准来看,近几年公司研发费用呈现出连续增加的态势,且由2018年第三季度的0.06亿元上涨至今年第三季度的2.44亿元。

业绩回暖

堪比黄金的碳积分打开新预期

据北汽蓝谷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19%;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31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亏损幅度大幅降低。

可以看到,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增幅较大,归母净利润亏损也在大幅收窄,业绩呈现出回暖的态势。

在亏损复苏缩窄的同时,公司较为可贵的碳积分也为市场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据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公告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可用于交易积分89466分,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可用于交易的积分12396分,两者合计超10万分,上述积分可根据国家对碳积分销售的管理规定进行交易,并有望为公司增厚收益。

从依靠财政补贴到进入市场化驱动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阵痛后,已经由导入期走向高速成长期。补贴退坡、提高能耗要求、竞争加剧等因素促使行业加速调整和分化,车企突围赛的序幕虽然已经拉开,但依然道阻且长。未来,车企的品牌影响力、产品优势、技术革新等多重因素都将成为突围的关键所在。对此,市场更应以理性、长期的视角看待产业竞争,并给传统车企更多的时间与期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