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天津又诞生一个千亿级IPO!“加速跑”密码在这里

来源:津云新媒官微 时间:2021-12-12 16:45:22

12月10日,天津又诞生了一个千亿医疗IPO――凯莱英(002821)正式挂牌港交所,完成“A+H”两地上市之旅。首日开盘价为388元/股,收盘市值超970亿港元。

同样是天津生物医药企业,近日,康希诺生物股份(600201)公司自主研发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美奈喜 在河南郑州完成全国首针接种工作,该公司全球首款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 亮相第五届海南健博会;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完成了在天津的第8次增资,引进新生产线满足创新产品需求,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5.5亿美元;赛诺医疗HT Supreme 支架首次在爱尔兰成功完成商业植入,标志着中国原创高端药物支架正式布局全球市场......

生物医药企业捷报频传,重大突破纷至沓来,刷屏了“朋友圈”,鼓舞了行业众多“圈内人士”。

解锁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跑”的密码,离不开这些企业共同的交汇点:它们的诞生地――天津。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很显然,生物医药不但是国家战略中的一环,也是天津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津来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位于天津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天津市医药集团、天士力(600535)控股、红日药业(300026)、施维雅(天津)制药等企业榜上有名。早在2019年1月,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已经成立,共有21位专家委员,其中两院院士10名、科研院所专家5名、企业家6名,9名专家来自外省市,涵盖产学研各领域。

此外,天津本地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连续出手,投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有生物医药项目在海河基金内部一天之内拍板,“当天开会,当天通过”,力度足够大,诚意足够满。

因此,天津医疗产业迅速崛起“出圈”并非意外和偶然,更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单针有效疫苗,可快速实现大规模接种,极大降低社会成本;瑞普生物(300119)是动物疫苗领域唯一拥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协和干细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天津市集聚了150余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搭建了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实现累计引进培育科技企业340余家,累计注册资本35亿元,直接招商引进企业200余家。

“目前,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00亿元,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生物医药产业已建成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发展质量效益较高,增速稳定。”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跑好生物医药赛道,天津在政策引领、平台搭建、研发生产、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集中部署发力,做好全方位服务。

日前,市工信局组织编制的《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正式印发,未来4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预计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届时,将聚集20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在基因、免疫、疫苗等细分领域形成一批隐形冠军。

今年6月,京津冀特色 “细胞谷”试验区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将按照“一核、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细胞谷”专业化承接载体,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渤龙产业园、中新生态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

今年9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落户泰达,作为专业化创新平台,实验室将在技术创新、资源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为京津冀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上,去年12月滨海新区、东丽区、市科技局、南开大学联合全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市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资本投入上,今年7月“刚满三岁”的合源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完成超4亿元C轮融资,而就在短短半年之前合源生物才刚刚获得了4.5亿元的B轮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上,不久前,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生物医药服务分中心落户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为企业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我们对在天津进一步发展充满信心。”诺和诺德全球公司副总裁兼天津生产厂总裁尼尔森说。尼尔森谈到的信心体现在持续投资扩容上。眼下,天津生产厂3条新生产线已陆续投入运营,此外,企业还启动了下一阶段的投资项目,聚焦引进新的生产线和扩建仓库,投资总额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建成涵盖研发、检验、临床、生产、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涉及仪器设备共享、技术转移转化、申报审评、检测监测等各个环节,多层次、多功能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圈。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将超过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0家,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载体达到20家。聚集市级以上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3000人。”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