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美的的“老大之争”阶段性的分出了胜负。三季度,格力净利润为156.89亿元,美的为236.93亿元;陆股通三季度加仓美的,减持格力。
不仅如此,原来的双雄之一格力电器(000651),市值已经排在第三名,落在了美的集团(000333)和海尔智家(600690)的后面,且市值还不足美的一半。白色家电板块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那么,从市值的角度,格力向左、美的向右的趋势会持续吗?本刊采访的投资人表示,格力在空调制造上依然是优秀的企业,但在与同行竞争的其他方面,是处于劣势的,差距正在拉大。未来也很难呈现家电双雄局面了。
三季度陆股通加仓美的 减持格力
随着三季报落下帷幕,格力、美的的前三季度收益有了分晓。格力三季度净利润为156.89亿元,美的为236.93亿元。这是格力连续第11个季度,净利润低于美的。
除了业绩的落后,陆股通三季度对二者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数据显示,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季度加仓了美的1.08亿股,同时,减持了格力2.04亿股。
表1:格力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
表2:美的第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
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记者透露,陆股通卖出格力或因收购银隆,这件事为格力业绩带来了不确定性,资金或选择保持观望。8月31日,格力宣布以18.28亿元的价格收购银隆30.47%股权。消息公布后,陆股通开始大批量减持格力,从8月份占流通股比的17%以上,飞速下降到9月末时的不足14%。
表3:陆股通减持格力
格力研发费用在下滑
美的等同行却在提高
《红周刊》记者梳理数据发现,美的、海尔的研发支出仍在提高,而格力的研发支出一直在下滑(见表)。
表4:格力、美的、海尔研发费用对比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向《红周刊》记者指出,企业研发费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近几年,格力研发人员流失严重,尤其作为研发最高负责人的黄辉出走之后,流失更加明显,因而研发人员工资支出相应变少;二是研发设备的购买和实验室建设。这些大多都是一次性支出,早就买好了。空调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研发空间不大。
而谈及竞争对手研发费用的增加,刘步尘表示,格力的研发主要围绕空调领域,但竞争对手的研发费用则不一定是用于空调的研发,费用增加还可能是为了进入新产业(300832)领域的研发和突破。
对此,上海满风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员钱建也判断,美的、海尔的研发支出,很多是用于产业布局。“例如美的收购了库卡集团,海尔在海外收购了许多研发中心。相比之下,格力的构架没这么复杂,所以不需要这么多的研发支出。加上格力的市场基本上以国内为主,所以格力的研发费用较低。但是面向未来看,研发费用是一个观测角度,现在研发支出的金额较低,未来一定会受到较大的拖累。”
格力护城河被市场颠覆
独一无二优势不在
“格力最近的下跌和历史上的几次不一样,2020年初,我就意识到它的空调业务基本面再也回不去了。”职业投资人于日新说。他认为回不去的原因是格力空调业务产销均衡的护城河已经坍塌了。
“一直以来,格力凭借自己在空调业务产销均衡的能力,独自平衡整个空调行业产业链的生产波动,降低全行业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所以格力的利润非常高。但电商的普及和物流行业的大发展打破了这一切。”于日新解释说。
“具体来说,空调的销售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天是旺季,冬天是淡季,全行业生产一定有大幅波动。但格力做到了产销均衡。在冬天的时候,格力让经销商帮它囤货,来确保一年四季的销量平稳。这种能力体现在格力报表上就是“甲方供货”,即格力供应商的原材料由格力这个甲方来提供,既确保质量,又降低成本。举例来说,对电解铜企来说,电解生产线一般全年不停工。如果一家空调企业只在下半年需要铜管,那么上半年生产的铜管卖给谁?从铜企的角度出发,它只能再寻找另一个需求方”,于日新分析,“格力帮铜企解决了这个难题,把上半年的铜管也买走了。因此格力的铜管成本非常低。在格力的财报中,日丰股份(002953)作为一家电线电缆公司,它的铜杆不是从铜企购入,而是从格力购入,格力在每吨铜杆700元的基础上加价80元卖给日丰股份,依然可以比同行的价格更低。所以三四年以前,格力空调的利润远高于美的。”
格力的产销均衡优势,在电商的普及和物流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被市场替代了。美的2015年推出渠道改革,把省级经销商从中间砍掉,端对端物流大发展。从结果来看,美的的渠道改革见到了成效。
于日新认为,美的成功的原因是利用市场的力量,帮它扛了库存,提升自身产销均衡的能力。“举例来说,这就像北方人在冬天之前囤白菜的做法,因为北方人在冬天吃不到蔬菜,所以大家会提前囤一些白菜,这是市场自发调节产销均衡的消费行为。我们知道,在社会分工中,谁贡献的多,谁就赚的多,但如果是市场自发调节产销均衡的消费(消费者自发囤白菜的行为),市场就会把盈利分给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消费者都赚不到便宜,生产白菜的企业也赚不到便宜。”
“美的等空调企业在冬天时采取低价促销的方式,以低于旺季价格几百元的优惠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帮忙囤库存。原来夏天3个月的空调销量是冬天4个月的4-5倍,但让市场帮忙囤库存后,美的的销量平滑了很多。美的是在付钱让消费者帮它扛库存。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扛库存,比让经销商扛库存更为便宜,即是说格力赖以创造巨大财富的产销均衡模式,被市场的进化颠覆了,市场更加便宜。”
“美的做对了”。于日新强调,“格力赖以生存的经销商体系失去了价值,格力为空调产业提供的价值已经在缩减了,空调业务的价值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董明珠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格力从2019年开始着手进行渠道改革。但于日新认为,“即便格力的渠道改革成功,无非是成为第二个美的。但格力原来做的事情是别人没办法模仿的,是人无我有的,它把最优秀的省级经销商抓在手里,让经销商赚钱的同时,帮它扛库存。但格力在渠道改革之后,它的招式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它和美的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它们都赚不到额外的钱。”
2019年底,董明珠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让利百亿补贴消费者。“回头来看,应该是那个时候,董明珠意识到问题已经很大了。2019年,董明珠大力推动电商渠道,搭建了‘格力董明珠店’线上平台,2020年又多次带货直播,她一定意识到出问题了,但实质上,这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于日新说。
格力、美的市值差距或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此前本刊报道的小家电问题,也是格力和同行拉开差距的一个原因。
“格力和美的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多位投资人都向《红周刊》记者表示更看好美的的机会。于日新判断,“在空调方面,格力依然会比美的好一点,但不会好那么多了。我们可以把美的当成一个家电业的创业平台,它已经搭建了一个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帮助。美的在产权制度上已经赢了格力很多。”
深圳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也认为家电双雄的格局会被打破。“二者之间,未来获胜的一定是美的。实际上,美的的战略已经在转型,它未来的方向是做医疗行业。我们从美的的战略中了解到,在美的未来的10年规划中,希望医疗器械的体量将会超过家电。”
刘明达还表示,就空调来说,它属于耐耗品,生命周期很长,当消费者面临支出压力的时候,城市化率上升受阻背景下,销售情况可能远低于市场预期。这就是为什么快消品估值可以给的高,而耐用消费品给高估值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