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割是联通期现市场的重要环节,其中交割仓库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家传统仓储物流央企,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区总部(简称中储上海)前身是国家物资管理总局上海储运公司,成立于1963年8月,具有20多年期货交割仓库的行业经验。
多年来,中储上海持续深耕大宗商品流通领域,在连接期现货市场、做好供应链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一方面,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形成数据要素驱动的新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成为科技赋能供应链管理的引领者;另一方面,在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契机下,谋求“走出去”,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便利的交割服务,增强其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看向“十四五”阶段,中储上海将立足上海、布局长三角、面向全国、连接海外,通过深耕大宗商品主要期货交割品种,建立大宗商品全球仓储物流网络,朝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目标迈进。
1 纵观历史 期现合作发展密不可分
据中储上海总经理王海滨介绍,自20世纪60年代从事生产资料储运工作以来,中储上海的发展就与大宗商品储备、流转密不可分。多年来,通过期货交割业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广泛的客户渠道。在改革开放号角吹起后,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如何既能秉承自身重资产优势、发挥业务专长,又能服务实体经济、践行央企使命?在他看来,基于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主业开展的期货交割业务,正是中储上海战略选择和实现作为的重要契机。
20世纪90年代初,中储上海多家仓库分别成为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等国内多家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1999年,上期所成立,中储上海当仁不让成为其交割仓库的“主力选手”。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国内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双方成为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扬帆海外的战略伙伴。
最初,中储上海只是铜、铝两个品种的指定交割仓库;如今,已是上期所铜、铝、铅、锌、镍、锡、白银、橡胶、纸浆、20号橡胶、国际铜等品种的指定交割仓库。除油气之外开辟的新品种,中储上海都列入了上期所指定交割仓库的首发阵容。数据显示,期货进出约占中储上海总吞吐量的10%,与期货相关的现货吞吐量占比达到50%。
“可以看到,期货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功能作用持续发挥,产融结合愈发紧密,产业客户参与度不断提升。期货交割仓库作为期现货市场的桥梁,一直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中储上海以专业化仓储保障货物管理为核心,围绕交割客户需求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包括为客户提供国际货运、通关报检、港口接运、协调多式联运等全过程物流服务。作为上期所指定商品质量检验机构以及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商品检验机构,中储上海可以为客户提供第三方商品验货服务。同时,还可以为中储仓库库存现货出具质押仓单的金融支持服务。
另外,中储上海也在不断加强与市场多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比如,在期货市场国际化与境外投资者引入方面与国内期货交易所沟通与合作;随着场外业务的发展,与期货公司共同推动覆盖期现货市场的一体化产业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个性化需求;在期现结合的基础上,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资金、物流、信息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开展期货交割业务对公司经营发展,乃至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参与期货交割业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货物品类管理能力,推动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另一方面,遍布全球的物流通道与消费集散地的交割仓库网络,不仅是商品配送与分销的枢纽节点,也是建设现代物流网络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期货交易的延续与期货交割的保障,期货交割业务是连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纽带,是大宗商品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期货交割业务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期现货市场的联动、提升大宗商品物流周转效率以及市场参与主体活力,从而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25日,在上期所第十次会员大会上,中储上海通过选举,成为上期所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单位,这充分体现了上期所“跳出期货看期货”的站位,是扎实推进落实中央要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举措。王海滨表示,中储上海作为仓储企业代表成为上期所理事单位,将充分发挥仓储物流企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期现货市场的联动,同时为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他看来,期货市场的交割库存为国家及社会物流储备提供了有力保障,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意义重大。
其一,以消费地和集散地来选取指定期货交割仓库的方式,不仅符合现货产业的发展现状,而且对现货市场形成有效补充。在出现突发事件和库存紧张的时候,消费地企业可以就地采购。与此同时,通过遍布全国22个省的交割仓库,大宗商品能够实现就近配送,商流和物流信息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其二,建设一个开放的期货市场,其交易者结构必然是国际性的,交割资源必然是全球配置的,而跨境交割一定程度上是期货市场内外循环的连通和促进。同时,交割环节的制度设计可以一定程度引导大宗商品储备的数量增减和物流方向,进而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 立足交割 致力于打造“中国放心库”
王海滨表示,中储上海扎根期货交割仓储领域以来,始终围绕上期所的战略方针,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服务大宗商品产业链客户。之于上期所秉承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中储上海则是用打造“中国放心库”的初心来落地兑现。
记者了解到,期货交割仓储与一般商业仓储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可类比为标准菜单服务,后者则偏向个性化定制服务。具体来看,期货交割仓储提供的是按照仓单要求执行的标准化服务,交割提供的货品是在期货交易所注册的品牌,服务流程是交易所统一定制的标准流程:货物以一手为单位对应生成一个仓单号,并按照制式管理要求存放在指定货位上,所有操作均通过仓单平台实现无纸化交易,结算费率等也均按统一标准执行。
谈及成为交割仓库的经历,王海滨深有感触。上期所在选取交割仓库时设立了准入门槛,对仓库的资质背景、面积、仓储条件设施优中选优。同时,针对期货交割仓库,上期所会进行定期盘点和年检,可以说是小考、大考不断,将交割仓库锻造成了流程合规、操作合法、运行合理、服务合情的标准化企业。
在他看来,成为期货交割仓库的“入门生”,需要满足诸多条件。第一,固定资产和注册资本须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数额,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第二,拥有库房、专业起重设备等基础配套设施,以满足产品的作业要求;第三,拥有掌握产品特性、交割保管要求、期货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员队伍;第四,拥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完善的仓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能够严格执行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交割细则等。
在此基础上,想要成为期货交割仓库的“优等生”,还需要具备系统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
在仓库地址论证选优、配套功能科学规划、作业流程标准化、管控技术数字化的基础上,中储上海实现了对各类资源的系统性管理及综合运用,这是对系统数据、人员专业、生产资料的全面融合和输出,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实物交割以及全面的数据服务。
风险防控能力也是重中之重。由于大宗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近年来市场参与主体鱼龙混杂,部分仓库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了风险集聚,导致大宗商品市场风险事件频发。期货交割仓库作为连接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桥梁,要时刻牢记合法运营、合规管控是底线,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能力是确保期货市场平稳运行重要基础之一。
应急处置能力是期货交割业务超越普通仓储业务的重要一环,更是对系统管理能力的加成。在疫情防控、舆情应对、风险事件处置方面,期货交割仓库需要快速有效应对并与交易所同频发声,共同为期货交割业务提供稳妥保障。在王海滨看来,在遭遇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时,期货交割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显著,一方面为上游企业消化库存、回笼资金,消减疫情对实体企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为下游企业保障生产所需原料,解实体企业的燃眉之急。
新冠疫情初期,一些企业深受现货市场销路不畅的困扰,选择在期货市场交割,将现货库存注册为期货仓单,并在远月抛售,解决库存问题的同时,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据他介绍,2020年2月,中储上海在上海市宝山区的白银期货交割仓库,出现白银仓单制单量激增的情况。在中储上海发出紧急预警后,上期所交割部迅速行动,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线下派遣专人奔赴仓库开展查验货位、线上进行资料审查库位审批等相关工作,快速将白银期货交割扩容800吨,满足了客户入库需求,保证了市场稳定运行。2020年3月起,中储上海吴淞作业点陆续接到来自疫情核心区域企业的电解铜入库仓单预报。针对来自疫情重点区域的货物,中储上海吴淞作业点召开紧急会议,协调各方资源衔接物流环节、调配作业人员,水运接驳、转运入库、防疫消杀、健康监控,严格遵照上期所疫情防控要求,保证各节点防疫安全,确保客户货物仓单如期注册。
纵观20多年的合作发展史,每一个新品种的上市推广,每一次“危机”事件的妥善配合,每一次技术革新的成功落地,无不浸润着双方管理、操作人员协同攻关的艰辛与汗水。王海滨表示,面对市场化竞争大潮,中储上海始终致力于提高交割商品仓储服务质量,在多年的磨炼中逐渐成长为业内翘楚,并展现出诸多业务亮点:一是在期货交割业务中采用定制化管理方式,精准定位每一手仓单货物,即使客户不在仓库现场,也能清楚知晓货物准确位置,交割仓库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客户盘点提供了便利;二是为橡塑类货品定制改良“巧固架”,由传统的人工大货位转变为“巧固架”堆存机械化操作,不仅提高了仓库资源利用率、降低了现场操作安全风险,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货物生霉变质,保证了产品的存放质量;三是持续升级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地区业务基础信息化和业务流程标准化两大工程,实现以货物管理为核心,覆盖客户、合同、现场货位、单据、结算、运输等全流程的系统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管控、大数据整合,实现智能化仓储管理;四是对金属类货物实行条码式定制管理,现场理货员使用PDA操作,在入/出/存各业务流程中实现无纸化传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有效避免人为失误操作,同时向仓储客户开通远程查询功能,包含业务数据清单查询及下载、入库凭证下载、业务结算对账审核等;五是在现场货物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上颇有成效,通过高清晰、全覆盖的电子监控系统,在中储中央调度中心现场,实现对所辖各作业仓库的管控监督与及时调度,也可以通过权限设置为相关方提供远程查询功能。
此外,在交易所风险管理要求指导下,在借鉴国际通行惯例基础上,中储上海试点交割仓库以多类保险组合抵御未知风险,为在库物资增加安全系数。交易所在质量控制上对磅差的要求严格,也让交割仓库逐渐成为行业质量运行的标杆。针对国际化标准的上海国际铜保税交割仓库,交易所顺势推出交割仓库评分管理办法,成为规范交割仓库的一把利器,为国内仓库向国际化管理迈进提供了范例。可以说,上期所规范的仓库管理制度给现货市场留下了深刻印象,企业愿意将货物存储在上期所认证的仓库中,也让仓储企业有信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与高质量服务相匹配的仓储收费。
3 布局海外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
随着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提速,近年来中储上海不断整合国内外仓储资源,充分运用和借鉴国内外领先的仓储与交割业务管理经验。
王海滨向记者介绍,海外期货交易所对交割仓库的监管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别,原因在于国情特点与行业惯例。海外期货交易所主要是商业化运营,与指定交割仓库是基于商业合同的契约化合作关系,通过商业条款对交割仓库形成约束。
在对海外市场充分研究,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后,中储上海2013年开始对海外设库与收购进行探索。不懈努力下,2016年1月1日,公司完成对国际大宗商品交割仓库运营商英国HenryBath&SonLimited(下称HB集团)的收购。通过收购HB集团51%的股权,中储上海完成了海外重要物流节点的仓储网络布局,成为拥有全球主要国际交易所资质认证的期货交割仓库运营商,获得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资格,可以进一步为上期所海外业务拓展提供支持。
据介绍,HB集团的主营业务为期货交割、现货仓储、特殊储存,主营品种包含大部分基本金属和软商品。除国际主要商品交易所各类大宗商品(铜、铝、铅、锌、镍、锡、可可、咖啡等)的交割仓储业务以外,2021年2月26日,HB集团中国公司――亨睿保仓储(上海)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铜期货的指定交割仓库资格,HB集团中国公司的业务从大宗商品保税现货存储进一步拓展至上期所保税期货交割。
在王海滨看来,与中储上海之前的期货交割业务相比,HB集团最大的特点在于海内外仓储物流服务的连通性。HB集团作为海外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交割仓库运营商,结合全球仓储网络以及与中国市场独特的链接,有能力为客户规划更完善的跨市场物流解决方案,提供更专业的全球仓储物流网络支持与供应链管理衔接服务。
收购完成后,中储上海也开始拓展国际市场服务能力,一方面持续推动下属检验公司与国际标准接轨,包括获得LME指定检验机构资质,为企业提供LME注册品牌的申请以及全过程的物流服务,帮助国内生产企业更便捷地参与海外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连接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全过程物流服务,帮助实体企业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也为大宗商品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明确支持上期所探索建立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开展期货保税仓单业务,并给予配套的跨境金融和税收政策。
以此为契机,中储上海立足保税业务国际中转站,推进大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顺畅流通和优化配置,促进跨境贸易能力,以“双品牌”服务“双循环”。同时,中储上海及海外团队正积极配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对海外设库进行可行性研究,构建彰显中国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国际规则的制度框架,加快推动建立国际化交割网络与交割体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12月6日,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与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而成,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下属企业。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专业综合物流服务方案提供者、值得信赖的全球供应链组织者”,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调整业务结构和产业布局,助力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海滨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储上海将持续专注于期货交割仓储领域,通过期现结合不断巩固并拓展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主业,发挥仓储物流内外衔接功能优势,整合多式联运,完善跨市场服务协同,优化仓储网络布局,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