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受生长激素集采影响,长春高新两天蒸发200亿

来源: 时间:2022-01-20 22:37:02

(文/张玉 编辑/马友友)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的消息一经传出,受冲击最大的非长春高新(000661)莫属。

1月19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对相关药品进行集中带量采购的文件,包括金赛药业、安科生物(300009)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被纳入。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的控股子公司,是国际唯一的长效、水剂、粉剂三大系列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基地。

1月19日~1月20日,长春高新股价两度跌停。截至1月20日,长春高新总市值为829亿元,较1月18日的1023.5亿元缩水了将近194.5亿元。也就是说,短短两天时间里,长春高新的总市值就蒸发了200亿元。

针对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重组人生长激素被纳入广东省药监局集采,是否会导致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事宜,1月20日,长春高新公开回应投资者表示,目前此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尚未正式开始招投标程序,且具体影响还将取决于实际参与投标情况、中选结果、中选价格等,后续事项及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尚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暂无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严重影响的预期,公司将积极关注后续进展,认真研究相关文件规定,合理制订实施方案。

靠生长激素股价10年涨10倍

公开资料显示,长春高新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制药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涉及成长激素、促卵泡激素和其他领域。生长激素领域的三款产品分别为金赛增(长效水针剂)、赛增(水针剂)和赛增(粉针剂)。

从公司业绩表现来看,2021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共实现营业收入49.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3亿元;其中,子公司金赛药业收入37.88亿元,净利润18.59亿元。此外,子公司百克生物收入5.82亿元,华康药业收入3.04亿元,高新地产收入2.7亿元。

由此计算,金赛药业上半年营收占长春高新的比重为76.32%。另据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长春高新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的毛利率分别为92.09%、92.88%和92.27%。而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赛增)更是排在基因工程制药板块第一位的产品。

金赛药业对于长春高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长激素正是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的支柱产品。今年3月份,长春高新曾回应投资者表示,年报中金赛药业58.03亿收入中,非生长激素部分占比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说,金赛药业95%左右的收入皆和生长激素有关。

如果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长春高新近年来业绩高速增长甚至被称为“药中茅台”与公司生长激素类产品的上市不无关系。

2014年,金赛药业旗下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成功举行全国上市会,开始上市销售。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生长激素理论研究,“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金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许多人不止一次地问他:“为什么许多人都不搞长效生长激素,你却成功了?”金磊自豪地说:“我们不是研发一个别人不做的产品,这一次是我们走到了世界前列,创造了一个新的趋势。”

对于新趋势的把握也让长春高新业绩飞速提升。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2014~2021年三季度,长春高新营业收入从22.62亿元增长至82.39亿元。公司股价更是垂直直线上升,从2012年的25.73元/股,到现在已经涨至204.84元/股,10年时间里股价涨了接近10倍。

前医药代表王强(化名)向透露,金赛药业的销售代表提成高,奖金丰厚。医药代表交流群中,生长激素代表因为品类市场优势被人羡慕,甚至出现了“吊打外企”的情况。

令人眼红的业绩表现源于长春高新所拥有市场份额的巨大。

IQVIA和国元证券显示,2020年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在国内生长激素药物领域占据78.3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位,而第二名安科生物市场占有率仅有13.95%。

不过,让人担心的问题在于,飞速扩张的市场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蔓延导致“身高焦虑”现象。消费者田洁(化名)告诉,自己曾因孩子身高问题而带其去医院检查,当时的主治医生就曾建议其给孩子打增高针。

根据药型的不同,每剂增高针的价格也不一样。有此前曾接种过金赛牌增高针的患者透露,平时打短效水剂,规格为30IU/支,售价为600~660元不等,另配备电子注射器,每个月花费大概在3300元左右。

金赛牌长效水剂的价格在4000块钱左右,以其19公斤的孩子为例,一瓶能打两针,也就是两周。此外,除了第一次需要做很多检查,每三个月还需要复查一次,每六个月检查一次骨密度,每年做一次脑垂体的核磁共振。

不过,增高针的效果并不是万无一失。今年8月,新华社发表《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的文章,点名所谓“增高针”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王强坦言,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事件背后的生长激素“机构化”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让孩子长个是正当的医学需求,生长激素也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消费品”,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增高需求转向院外机构的现象。

从医院采访了解到,第一剂增高针需要在门诊打,后续打针需要家长自行操作。在医生开具处方后,药可以在医院配,也可以在院外门诊配。

“此次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就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此前生长激素被滥用的现象。如果企业纳入集采,必然会面临价格的大幅下调。如果弃标,就意味着放弃了绝大部分的市场。在集采制度的护航下,弃标企业依靠医院导流的优势也会不复存在,这对收入主要依赖生长激素的长春高新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王强说。

标签: 生长激素 长春 两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