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投资的重要逻辑,在于研判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以及对应的市场占有能力。而一家已经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企业,产品是否贴近最广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是否具有临床价值将是投资者对其进行估值的重要基础。
对于三生国健(688336.SH)而言,得益于一体化平台优势的驱动,近年来公司核心产品持续占据领先的市场份额。1月12日,三生国健发布业绩预盈公告,其2021年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
不同于目前多数扎堆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发以及主打肿瘤适应症治疗的创新药企,三生国健未来将颇具特色地选择拥有先发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作为其战略聚焦的主赛道。未来将通过各平台发力,实现多维度增长。对此,三生国健董事长娄竞博士表示,公司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战略聚焦与当前的政策和行业环境相适应,与公司自身优势相契合,对未来充满信心。
战略聚焦自免市场,进一步扩大领跑优势
纵观当前国内各家biotech的管线,靶点重合,尤其是肿瘤靶点的内卷已经十分严重。在政策趋严的情况下,对biotech提出的新课题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优不优”的问题。只有把资源集中起来,在某一领域做深做透,做出差异化,才是正确的破“卷”之道。
在三生国健的规划中,战略聚焦将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核心。简言之,三生国健将不再延续过去自免、肿瘤全面布局,所有管线齐头并进的做法,而将存在巨大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的自免作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临床价值导向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先发优势。
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三生国健在自免领域具有绝对的先发优势,聚焦自免更可能让其赢得未来的竞争。
作为中国最早进行抗体药研发的药企,三生国健最初切入的就是自免药物赛道,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2005年,TNF-α抑制剂益赛普成功上市,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填补了此前国内风湿免疫领域没有生物抑制剂的空白。在此后的17年里,三生国健积累了深厚的研产销经验和医患资源。自免疾病与肿瘤显著不同,通常起病隐匿,诊断较难,病程更长,通过益赛普多年不懈的临床推广,三生国健见证了国内风湿免疫疾病市场不断壮大的全过程,成为多项风湿免疫疾病临床指南的一线推荐用药,在真实世界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益赛普外,在目前公司的研发管线中,还有4款非常有潜力的自免创新药物,分别用于银屑病、哮喘、特异性皮炎和痛风等自免疾病的治疗,临床开发的速度都居行业前列。公司表示,这些产品未来有望以一年一个NDA的速度申报上市。
而从市场临床价值导向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市场,生物药在自免领域还处在开荒阶段。一方面,流调数据显示,自免疾病的患者人数众多。以慢性阻塞肺病(COPD)为例,这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且由于烟民数量众多,致使中国COPD的患病率较高。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1亿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另外,哮喘、特异性鼻炎的患者数量接近5000万,还有多个百万级的大病种,和数量众多的罕见病种。
但目前中国的自免治疗药物市场却与庞大的未满足治疗需求不相匹配。当前中国生物制剂的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巨大的疗法替代潜力。因此,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20-2025年,国内自免领域生物药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有望高达51%。
从发展优势和市场空间两个角度,三生国健选择自免领域作为其下一阶段的战略聚焦方向,深度挖掘在自免领域的创新研发以及临床价值机会。
这一战略聚焦的策略与目前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相吻合的。
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措施频繁出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叠加中美审批时间窗口差越来越短,医保支付体系越发科学等利好因素,创新驱动、资本助力和并轨国际规范,已成为国内创新医药行业的核心主轴。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创新药在研产品数量对全球的贡献率上升至14%,已经跻身全球“第二梯队”前列。
在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一批具备前瞻能力的先锋药企,正致力于不断提升创新药研发水平,完善重磅药物靶点布局,缩短了国内生物医药发展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在这场创新浪潮中,专注细分赛道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把握在差异化创新研究深度上的优势,从而逐渐拥有在国际前沿研发方向上与跨国药企“头对头”竞争的能力。战略聚焦自免领域,便将是三生国健成为这波创新浪潮先行者的关键举措。
一体化竞争优势显著,多平台发力深挖价值
与此同时,“练好内功”也是三生国健实现战略聚焦的重要一环。在研产销一体化平台能力下,三生国健将有更强的能力实现非线性爆发式增长。
在研发层面,公司将加深自免领域布局,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管线及适应症覆盖,加快自免管线的研发进程,构建自免领域first-in-class、best-in-class潜力品种。整个研发过程将由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市场、BD、销售、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紧密合作,从而使其在“战略聚焦”的全新发展阶段,迅速建立起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平台优势。
在生产层面,三生国健将充分发挥现有规模和成本优势。目前,三生国健有6条原液生产线,总反应器规模达到40000L,可以实现全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是行业内非常稀缺的经认证的大规模商业化产能。同时,三生国健也在升级CDMO业务,利用产能的成本和技术优势为生态圈赋能,对公司的整体收入形成有益的补充。
在营销端,公司一方面会完善已上市产品的市场覆盖,构建产品组合,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会进一步布局基层市场,积累资源。过去两年,益赛普通过“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对县域市场进行了较深入的布局,随着基层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前期的努力也将逐步兑现。目前,三生国健强劲的市场渗透力和销售实力已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将在今后为公司自免领域获批新药打开销售空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在对外合作上,三生国健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布局先进技术。就在近日,三生国健从美国Verseau公司引进的PSGL-1抗体向CDE提交了IND申请并获受理;去年12月,三生国健从瑞士Numab公司引入一款潜在first-in-class,二价靶向间皮素的CD3 T cell engager。这些对外合作将是公司未来迈向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战略聚焦自免领域并不意味着三生国健将放弃其他项目,而是多维度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对外授权等方式助推管线中肿瘤及眼科项目的运作和推进。例如在今年1月4日,三生国健宣布将自主研发的PD-1抗体609A用于特定联合疗法的全球权益以数亿美元的金额授权给美国Syncromune公司,也是2022年公司对外license out的第一步。公司当下非常关注短期经营和长期创新上的平衡点,保持充足的现金流,进而支持公司平稳度过战略转型期,向企业的二次增长曲线完成跃迁。
另一方面,公司也会继续挖掘已上市产品的价值。2020年,由三生国健研发的中国首个创新抗HER2单抗赛普汀成功上市,目前已成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全程治疗用药,其单药和联用疗法在早期乳腺癌及其他HER2高表达癌症中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公司表示将围绕赛普汀继续拓展市场,力争让抗HER2单抗在国内实现触手可及。
中金公司(601995)研报指出,“未来只有研发效率高与真正具备差异化优势的me better产品才有更高的胜出概率。”去年,国内创新药的出海之路遭遇了诸多波折:康柏西普停止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普那布林上市申请被FDA拒绝,普克鲁胺美国III期临床试验不及预期,FDA官员的表态让信迪利单抗在美国的上市之路蒙上一层疑云……一系列挫折引发了行业对于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担忧,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三生国健在美国尚处于临床I期阶段的PD-1单抗能够成功license-out,本身就是对公司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最好的佐证。
不难看到,作为一个商业化能力已被市场验证的优质标的,三生国健已拥有一套成熟的创新药开发与运营模式。在这一坚实基础下,公司致力于在新的发展阶段向自免治疗领域战略聚焦,显然有利于其深化在自免治疗领域的发展优势。可以预见,在完善且极具前瞻性的创新研发布局以及充裕的现金流加持下,一体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带动三生国健价值曲线不断向上攀升的强劲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