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红相股份因信披违规又被“点名”:“家族式”管理弊端显现,大股东频繁减持意欲何为

来源: 时间:2022-03-14 09:17:41

靠电力和铁路相关业务发家的红相股份(300427)有限公司(下称“红相股份”)近来麻烦不断。

3月10日,因信披违规,红相股份控股股东、实控人杨保田、杨成收到深交所监管函。此前,红相股份还因业绩暴雷、大股东频繁减持、“低价”出售孙公司等问题受到市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红相股份问题频出,但其却因军工业务有望“逆袭”,未来红相股份能否实现“翻盘”,军工业务或成关键因素。

连续因信披违规被“抓包” 经营管理规范有待加强

3月10日,深交所创业板向红相股份控股股东、实控人杨保田、杨成下发监管函,原因为:2019年3月13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红相股份控股股东、实控人杨保田、杨成及其一致行动人杨力因主动减持和被动稀释,合计持股比例由41.98%下降至33.13%,合计变动比例为8.84%,但在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累计变动达到5%时,未按相关规定停止交易公司股份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值得留意的是,监管函中涉及的杨保田与杨成、杨力等三人为父子关系,杨成与杨力为兄弟关系。

从实际持股比例和任职情况来看,“杨氏”家族牢牢把握着红相股份的经营权。资料显示,目前上述三人共持有红相股份33.13%的股权,杨保田是红相股份实控人,杨成担任红相股份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重要职务,杨力则担任公司董事。

事实上对于红相股份来说,出现信披不合规的情况并非第一次,且同样与杨氏家族有关。

2019年,红相股份子公司银川卧龙向一家供应商预付1000万元,子公司星波通信向两家供应商分别预付530万元、470万元,上述款项经供应商流向厦门红相塑胶材料有限公司(下称“红相塑胶”),形成对红相股份的资金占用。

公开资料显示,红相塑胶是红相股份实控人杨保田旗下的关联公司,由杨成担任法人,公司股东列表仅有杨保田、杨成、杨力三人,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家族企业。

对于红相塑胶占用公司大额资金的情况,红相股份同样未及时披露。因此,2020年10月,红相股份收到监管部门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通知,红相股份实控人杨保田被约谈,同时此事被记入诚信档案。

一年半内连续因信披违规被监管部门“抓包”,且均与杨氏家族成员有关,令红相股份“家族式”经营的弊端,及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规范性欠缺等问题暴露无遗。

子公司业绩突然下跌 红相股份现业绩首亏

公开资料显示,红相股份主要从事电力检测及电力设备、铁路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装备、军工电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持有并运营新能源发电项目。

电力和铁路相关业务是红相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数据显示,2020年,红相股份的电力设备制造业务、铁路与轨道交通业务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3.09%、39.08%。

值得一提的是,红相股份自身产生的利润微薄,其业绩依赖旗下子公司,尤其是全资子公司银川卧龙。

2017年,红相股份采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以11.70亿元收购银川卧龙全部股权,形成商誉约6.71亿元。

2017年至2020年期间,银川卧龙业绩一直稳步增长,为红相股份贡献了近半营收。不过,2021年银川卧龙业绩突然下降,造成6.71亿元巨额商誉减值,红相股份因此现上市以来的首亏。

除商誉减值影响外,红相股份还提到公司亏损的原因包括“受市场竞争及铁路投资放缓影响,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产品及铁路与轨道交通板块的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同样面临市场竞争,同行业可比公司2021年的业绩表现却呈现上升趋势。以思源电气(002028)为例,2021年其营收为 87.01亿元,同比上升18.0%,净利润 12.11亿元,同比上升29.7%。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行业竞争一直激烈,并不是今天才如此,将业绩下降归咎于此,难以服众。

据统计,我国目前批复的2019-2020年内新开工的高铁项目已达63个,全部项目建设总长度1.55万公里。“十四五”期间预计每年高铁开通新线约3000公里,2025年高铁由3.79万公里增加到5.3万公里。

由此看来,铁路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红相股份因 “铁路投资放缓”导致业绩下降的说辞似乎与事实有些出入。

“低价”出售盈利孙公司 投资者质疑高层“不善经营”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红相股份的业绩下降呢?

有投资者将矛头指向红相股份高层,认为是其不善经营所致,佐证是去年红相股份发起的一项出售事件。

2021年9月,红相股份将其全资孙公司中宁县银变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中宁银变”)100%股权以人民币1.86亿元转让给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红相股份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宁银变的净资产为1.66亿元,录得净利润1516.70万元,盈利能力良好。

然而,红相股份却以1.86亿元出售中宁银变,仅仅比中宁银变的净资产高出约2000万元。

这引发了部分投资者质疑。关于红相股份“低价”出售中宁银变的讨论帖中,不乏“红相股份高层不善经营”的言论。

频繁减持套现 大股东去意已决?

深扒杨氏家族的减持历史,不难发现杨氏父子三人减持频率有些频繁,减持份额也较多。

据统计,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杨保田、杨成、杨力三人共进行过5次减持计划,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1.68%,套现约7亿元。

2022年2月17日,红相股份再次披露,杨保田计划在6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7%。按当前市值50.07亿元计算,如果本次减持计划完成,预计杨氏家族将再套现3.5亿元,届时杨氏父子三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将降至2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除杨氏家族外,红相股份的大股东戴小萍、重要股东长江资本、董事及副总经理等也有减持举动。

从大股东频繁减持来看,红相股份高层似乎对公司发展缺乏信心,套现离场的意图明显。投资者认为的“红相股份高层不善经营”,或许是公司高层去意已决的外在表现之一。

不过,虽然红相股份大股东频繁减持,其2021年电力业务和铁路业务也表现欠佳,但公司军工板块似乎有望“逆袭”。

此前,红相股份子公司星波通信突增5亿军工订单,军工业务营收因此上涨。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为红相股份带来营收8828.49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22%。

目前,这笔军工订单尚未交付完毕,后续将继续为红相股份带来营收。

未来,红相股份能否接到更多军工订单、通过军工业务实现 “翻盘”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标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