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间,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德邦股份(603056),603056.SH)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公告。公告称,京东集团控制的宿迁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间接控制德邦股份66.50%股份,同时德邦股份股票将于3月14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获得德邦“加成”的京东,能否顺利补强快运板块并切入中高端零担货运市场?德邦能否借力电商赋能,摆脱目前发展困境?
停牌10个交易日后,
德邦股份或迎京东入主
3月11日,德邦股份盘后发布公告称,京东卓风在满足股份转让协议等交易文件约定的交割条件后,通过受让德邦股份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德邦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且同时接受德邦控股部分股东委托,获得对应的表决权,间接控制德邦控股所持有的德邦股份66.50%股份,实现对德邦股份的控制。
公告还提到,为提高京东集团对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以终止德邦股份上市地位为目的。
德邦股份表示,如本次交易顺利实施,崔维星将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德邦控股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京东卓风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该方案还有几处值得关注的事项。程序上,上述交易尚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并取得批准。此外,交易尚需经受让方间接控股股东京东物流股东大会以及受让方唯一股东京东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审议批准。
后续安排上,交易完成后,京东卓风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并应向除德邦控股之外的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就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已上市无限售条件流通普通股发出全面要约。
德邦股份最新要约收购公告显示,此次要约收购价格为13.15元/股,要约数量为2.77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此外,收购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或处置上市公司股份的计划。
而为了提高京东集团对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以终止德邦股份的上市地位为目的。不过,若最终德邦股份未终止上市地位,不影响此次要约收购的有效性。
这也意味着,交易完成后,德邦整体将纳入到京东的物流体系。
收购一旦完成,
京东补快运短板
“收购跨越速运,一年半后又拿下德邦股份,意味着京东物流全面进军快运战场,对京东物流的实体产业和农村市场都有助力;京东物流也将借助国内资本市场杠杆,开展一系列关联交易和并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快运业务的规模和竞争力。跨越速运也有可能会装入德邦股份,形成共振,弥补德邦在消费端及空运资源的短板。”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向记者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对京东来说,德邦的最大价值是快运网络。德邦股份以快运业务起家,主要定位于大件快递与中高端快运市场,是大件领域较为稀缺的全网型直营企业。
实际上,这一收购并不令市场意外。“收购的消息年前就有在传,德邦最开始是做快运的,行业内服务品质有点"顺丰"的意思,后来德邦物流更名德邦快递,发力快递业务,但这个转型没转好。”某快递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二级市场上,2018年1月,德邦股份上市,上市首年市值一度近300亿元。当前,德邦股份现价12.66元/股,市值约1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交易官宣前,德邦股份股价提前涨停。此前2月27日,德邦股份公告,德邦控股正在筹划与股权结构变动相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2月28日起停牌。而前一交易日(2月25日)该股便收获涨停板,且近3个交易日上涨近两成。
快运头部企业排位赛重启,
竞争内核需持续“进化”
目前,快运赛道直营体系只有京东、顺丰两家,加盟制有安能物流、中通快运、百世快运、壹米滴答、韵达快运等。快运界寡头竞争时代已经来临,京东物流收购德邦后,快运头部企业势必掀起新一轮排位赛。
因为,从商流角度来看,全社会供应链更趋扁平化和柔性化,这也让更多订单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碎片化的特征,快运市场需求自然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在快运下半场争得先机?
当下,持续推进速运、快运、仓网、丰网四网融通的顺丰,断臂求生卖掉快递业务的百世,赴港上市的安能物流,卖身汇森速运的壹米滴答等头部企业,在快运市场上刷足了存在感。
运联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零担企业30强》排行榜显示,国内快运头部企业年营收已迈入200亿元规模。2020年,顺丰快运实现零担收入207.76亿元,同比增长67%,位列第一;德邦股份、安能物流2020年零担收入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106.5亿元、75.1亿元。安能物流、顺丰快运货量分别为1025万吨、1015万吨,突破千万吨。
头部快运企业之间比拼货运量的竞争格局的形成,是过去资本驱动、“价格战”等多方推动的结果,这也让“日均万吨货量”玩家与日俱增。
不难看出,这些头部快运势力中,不少是依靠全国性快递公司起家的。进军零担快运似乎是快递公司拓展自身产业链的必经之路。中通快运、韵达快运、百世快运、顺丰快运等,快递公司建立快运网络已经是常态,为的就是细分市场、抢占市场,在快运市场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但趋于理性的资本市场,对快运企业的期待,似乎更倾向于落脚高质量规模增长和有效利润提升上。未来,快运企业除了追求规模扩张、吃掉增量市场,还应具备整合存量市场的能力,持续“进化”竞争内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