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甘李药业(603087)披露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8.35亿元,同比下滑43.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亿元,同比下滑153.01%。2021年,胰岛素迎来国家集采,在集采中表现突出的甘李药业,今年上半年业绩受到一定影响,集采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短期内并未显现,多方原因综合影响着其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不过,从甘李药业产品研发及海内外并行的市场战略方面来看,甘李药业为“对冲”集采风险在做努力,也对未来发展有积极预期。
集采高顺位中标,加速第三代胰岛素国产化
从全球市场来看,第三代胰岛素已经占据85%的市场,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第二代胰岛素几乎已经停止使用。而国内市场正处于第二代胰岛素被第三代胰岛素替代、第一代胰岛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阶段。
(相关资料图)
第三代胰岛素目前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低,主要原因是其价格相对较高且进入市场较晚。去年11月,我国第六批国家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正式启动,涉及金额170亿元,中选产品平均降幅48%。在业内看来,此番集采所带来的降价,无疑将驱动胰岛素市场格局变化,加速推动我国第三代胰岛素对第二代胰岛素的替换。
甘李药业是国内首家取得糖尿病第三代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生产批文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企业。其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最终获得的首年协议采购量3533.77万支,协议采购量覆盖医疗机构数量超2万家,其中新准入医疗机构近万家。而在集采之外,今年上半年又新准入医疗机构3200家。今年5月,胰岛素国采开始在各地正式执行。
在此次国采中,甘李药业占营收比最大的产品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价格下降幅度超60%。甘李药业表示,虽然公司在此次带量采购中获得了较好的协议采购量,且报告期内产品销量增长,但由于带量采购执行时间较短,公司产品销量的增长尚不能改变价格下降的影响,降价依然是公司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短期内公司业绩确实承压,但集采后有协议量即可医院准入,公司将借助集采价格以及协议采购量、更多医疗机构已准入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加速提升公司全线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今年上半年,甘李药业扩招千位专业学术代表,向基层市场下沉,从人才储备方面做好了下半年发力、实现国内销量大幅增长的准备。
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国际化进程提速
今年上半年,甘李药业研发投入已达3.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8.27%,同比增长28.36%,再创历史新高。重研发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能否有结果产出。
今年以来,甘李药业多项在研药物国内和海外进展提速,其中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预混双胰岛素复方制剂GZR101的Ⅰ期临床试验已启动并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此外,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GZR18在国内开展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的I期临床试验以及2型糖尿病与肥胖/超重体重管理的双适应症Ⅱ期临床试验,并且在美国Ⅰ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全球医药巨头诺和诺德目前近一半的销售都源于其GLP-1相关产品,该研发项目不断推进或将给甘李药业带来较为积极的预期。
与此同时,甘李药业第四代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周制剂GZR4也已获得中国和美国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将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开展Ⅰ期临床试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有第四代相关产品开发上市,若该产品顺利上市,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革新性的治疗选择,也将使甘李药业成为进军四代胰岛素的首批企业之一。
在糖尿病口服药领域,甘李药业亦进行了布局。
DPP-4抑制剂是最近几年上市的新型糖尿病口服药物,随着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全球热销的降糖药专利相继到期,国内仿制药产品即将陆续上市销售,将迎来收获期,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而甘李药业首个自主研发的口服降糖药磷酸西格列汀片于今年6月获批上市,甘李药业表示,将积极参与到DPP-4抑制剂国产替代进程中。
此外,甘李药业“布局全球市场”的愿景似乎也在一步步被证实。近日,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新品——门冬胰岛素分别获批进入哈萨克斯坦和孟加拉市场,成功将自主品牌产品推向海外。截至目前,甘李药业已在18个国家取得药品注册证,在14个国家形成正式商业销售。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其自主研发的甘精、赖脯以及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均已分别进入即将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以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前的最后关键节点,相关资料正按计划积极准备中。研发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国际化进程不断落地,或将为甘李药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布局糖尿病诊断和治疗领域产品线的全面覆盖外,甘李药业表示,公司将积极投入到化学药、真核及原核蛋白质工程、肿瘤和心血管及代谢病等研究领域。
在胰岛素行业发展新时期,甘李药业在业绩低迷期间仍保持较高的研发和人才培养投入,未来能否为业绩贡献更大的能量,将拭目以待。
记者 王卡拉
标签: 甘李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