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炬光科技(688167)正式登陆科创板。炬光科技是激光赛道上游首家上市公司,掌握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的核心科技,占据激光产业金字塔尖的位置。全球首创线光斑激光雷达技术,是国内专注激光产业上游的核心元器件和核心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商。
作为炬光科技的缔造者,刘兴胜博士为什么会选择深耕激光产业的基础核心元器件?公司将如何向中游进行拓展?在车规级汽车应用(激光雷达)是如何取得突破的?上市之后炬光科技将怎样发展?
“因为我坚定认为激光行业分工最后会很细,每家公司都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刘兴胜博士介绍说,炬光科技成立之初,就定位于激光器核心元器件的生产研发,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有其独特的商业逻辑,技术壁垒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经营稳定性更好。
“我们坚守炬光科技的这份初心,不仅仅是看重这个领域的商业价值,专注于这个方向持续积累,更是形成了炬光科技很强的技术壁垒和独特竞争优势。”刘兴胜博士充满自信。
激光产业的命脉
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作为国内激光赛道稀缺的上游企业创始人,刘兴胜的履历十分耀眼: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在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供职于康宁、相干和恩耐等公司。2007年,刘兴胜归国创业,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一同创办了炬光科技,在他的带领下,炬光科技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激光器产品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端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封锁及禁运,并一路成长为激光赛道上游的首家上市公司。
“从激光产业链来看,下游企业的核心技术集中在集成和应用上,通俗来讲,就是用激光,而不是造激光,那么这些光是哪来的,我们定义为中游,就是激光器公司,主要产品有光纤激光器或者是固体激光器,再往上游走就是核心元器件、原材料,炬光科技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主要产品是做核心元器件,包括产生激光的核心元器件和调控光的核心元器件。”刘兴胜博士在介绍整个激光产业链时如是说。
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市场容量空间呈级数倍增,为何炬光科技会选择专注于市场容量更小的核心元器件呢?刘兴胜有着自己的见解:“在激光产业里集成做应用的很多,但是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很少,这对于整个激光产业而言是一个命脉,必须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炬光科技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体现了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补链强链”,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战略部署。
炬光科技自成立以来,始终在国家所需要的、卡脖子的半导体激光和光学上游核心元器件领域专注基础科学研究,自主研发形成共晶键合、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热应力控制、线光斑整形、光场匀化(光刻机用)等九大类核心技术,曾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牵头制定两项国家标准,子公司德国LIMO曾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Prism Awards棱镜奖。
炬光科技过去在行业上游,为中国科学院、多家中央直属骨干企业、台积电、美国相干、以色列飞顿、国内锐科激光(300747)等知名客户提供激光和光学核心元器件,为某世界顶级企业和国内主要光刻机研发项目提供光刻机用光场匀化器。
炬光科技前期通过IATF16949车规认证、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过程审核等,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4亿元框架协议量产提供激光雷达发射端模组,与美国Velodyne LiDAR、Luminar、Argo AI等广泛合作并提供核心元器件;为上海微电子、北京华卓精科等提供半导体集成电路制程激光退火系统等,均为拓展中游应用,解决智能驾驶、半导体制程等供应链卡脖子领域做了积极准备和布局。
积淀与创新
成就激光赛道核心元器件“关键先生”
近年来激光赛道上涌现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随着中高功率激光器的替代率上升,中下游也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竞争比的是什么?刘兴胜博士认为,激光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比的是技术的积淀和创新,技术的前瞻性布局,比的是整体人才梯队建设。
刘兴胜博士说,“早期很多中国企业是做代理起家的,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体量了,再去做产品、进而再去搞研发,往上游去做,但是最后在核心元器件的竞争中,基础研究和科技含量是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坚持做硬核科技一定会有出路,因为壁垒高很多,价值链也会大很多。比如从做芯片的企业估值来看,其实投资人很认可,就因为它是核心,也有很高的毛利,这就是炬光科技为什么坚持做上游核心元器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实力竞争加剧,中国的企业一定会更多地向硬核科技高科技方向发展,做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核心原材料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甚至是馈赠。”
炬光科技产品的技术水平、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会直接影响中下游激光应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炬光科技的核心元器件有两大类,一类是产生光子,一类是调控光子。这两类匹配起来,就能够给客户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美等,就是炬光科技通过上游核心元器件拓展的新应用领域。
“半导体激光器和微光学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是中游激光器如光纤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的基础,需要很多年的沉淀才能做起来,概括起来是难进难出。比如做集成设备的价格要高于中游的激光器,激光器又高于我们核心元器件。但是由于核心元器件非常重要,如果出了问题,那么影响的将是数以百万计的设备。” 刘兴胜博士介绍说,“所以要开拓客户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们进去以后,别人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技术壁垒是很高的,客户验证时间也很长,炬光科技在核心元器件领域的底气是很足的,我们认为未来市场将稳定增长”。
依托硬核科技
前瞻布局激光产业链中游应用
炬光科技在技术领域硕果累累,截至2021年6月30日,炬光科技的国内专利共计295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150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在境外取得专利共计110项。主持制定了《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方法》(GB/T 31359-2015)、《半导体激光器总规范》(GB/T 31358-2015)等两项国家标准,撰写了国际第一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方面的专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封装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炬光科技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我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第一个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
在专注科研的过程中,刘兴胜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用的激光里80%~90%是固体激光和光纤激光,它们又是用半导体激光器来做泵浦源,那么为什么大家不用半导体激光器直接做应用?这其实就是炬光科技的使命。炬光科技往中游发展什么?发展半导体激光器的直接应用。炬光科技将产生光子的半导体激光器和调控光子的微光学元器件以模块和模组形式结合,形成具有单一完整功能的解决方案,客户能够直接集成到它的系统里边去应用,这也是炬光科技往中游布局的实际意义。
刘兴胜博士进一步介绍道,目前炬光科技在产业中游探索出三个方向的应用,一个就是激光雷达。相比传统的技术,炬光科技能够做到直接出来一个面进行雷达探测,这就是提供给德国大陆集团的一个全球创新的解决方案,但这里面也有问题,激光照射在一个面上,能量是不是就被分散了?这个技术目前主要用在车体侧面和后面,能看50米左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有一个新的创新,把光做成一条线,再进行一维扫描,这样能量就会更集中,能够兼具探测距离和效率,所以线光斑的激光雷达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是全球首创。
“在泛半导体制程领域的表面退火,我们就做成一个12毫米×70微米的一条线光来进行扫描,这样就效率很高;在家用医美领域,我们的激光发射出来就是一个点阵,通过扫动达到微创促进人体的胶原蛋白再生的效果。我们用光学的办法使半导体激光器实现了直接应用,就比过去的点状要效率高很多,而且成本低很多。”
与德国大陆集团签订4亿元框架协议量产提供激光雷达发射端模组,与美国Velodyne LiDAR、Luminar、Argo AI等广泛合作并提供核心元器件;为上海微电子、北京华卓精科等提供半导体集成电路制程激光退火系统等,均为拓展中游应用,并在解决智能驾驶、半导体制程等供应链卡脖子领域做了积极准备和布局。
登陆科创板
助推激光应用领域大规模商业化
聚焦激光上游产业核心科技,炬光科技已经拥有14年的技术积淀。炬光科技始终保持着战略专注,行业地位稳步提升,盈利能力逐步增强,产业领跑者的风范更加凸显。
本次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后,炬光科技将一方面继续加强上游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另一方面,在基于上游核心元器件的高壁垒技术护城河基础上,大力拓展行业中游,包括车载激光雷达、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疗健康等的大规模商业化。
除了获得资金支持,挂牌上市也为炬光科技外延并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刘兴胜博士这么说:“当时我为什么并购LIMO?原来炬光科技只是做产生光子,但我们一直在想怎么应用好光子,最后就发现半导体激光器独立应用很难,要结合调控光子才能用,那么找到好的标的,这就是并购LIMO的逻辑所在,这样我就有了产生光子+调控光子的能力,而不是说为了财务指标,增加销售额才这样去做。炬光科技未来不排除并购,但必须要围绕我们的布局,来实现战略目标。”
刘兴胜博士表示:“核心元器件还是我们的初心,我们会继续研发加大投入,一旦达到了盈亏平衡点之后,公司利润就会出现一个拐点的增长。”
从本次发行情况来看,投资者对于炬光科技认购积极踊跃,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厚爱和对国家科技创新部署的贯彻落实,为炬光科技深化“产生光子+调控光子”核心技术,更广泛的解决元器件卡脖子问题和“应用光子”开拓全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充分的资本支持。在这一点上,刘兴胜博士多次感慨地说:“国家推出的科创板,就是给予了炬光科技这样的硬科技企业一个加速发展的机会,如果放在以前,像炬光科技这样体量的公司想要上市是非常难的,这个政策对于我们这样坚守硬科技定位、有着明显科创属性的企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刘兴胜博士补充道:“炬光科技的硬科技实力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充分认可,本次发行上市也是企业有效提升内部规范管理水平,未来利用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感谢上交所、中信建投(601066)等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不遗余力的助推国家需要的‘硬科技’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作为一名科学家”,刘兴胜博士说,“现在我们就是一门心思把事情做好,未来我们还可以布局更多的应用领域,但是整体思路是一样,就是做好核心、做强核心,然后再往中游发展。我们对炬光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