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东生变,澳洲联邦银行套现83亿,刚有险资股东要清仓

来源: 时间:2022-03-01 11:28:55

文|记者黄宇昆

杭州银行(600926)3月1日早间公告,因公司第一大股东减持,杭州市财政局将被动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公告称,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东澳洲联邦银行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城投”)和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杭州交投”)于2月28日晚间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澳洲联邦银行以协议转让方式分别向杭州城投及杭州交投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各2.968亿股,各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5%(两家受让方合计受让 5.936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 10%)。本次交易尚待依法履行监管审批程序。

尽管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宣布增持,但杭州银行一周前还遭遇另一位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2月21日晚,杭州银行公告称,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洋人寿”)拟减持该行1.18亿股,这也是太平洋人寿目前持有的杭州银行全部股份。

这意味着,太平洋人寿将清仓式减持杭州银行。《创业圈》人物财经记者注意到,2021年,太平洋人寿曾经减持过杭州银行,而当年减持杭州银行股份的还有中国人寿(601628)。

不久前,因贷款资金被挪用,杭州银行先后两次被监管处罚。2月25日,深圳银保监局公布的罚单显示,杭州银行深圳分行因“贷前调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300万元。叶柳伟对此行为负直接责任,被罚8万元。

这不是2022年以来杭州银行第一次被监管处罚。1月中旬,因“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等原因,杭州银行舟山分行被当地监管罚款85万元。其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挪用于购房;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违规向客户转嫁保险费。

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减持,股东太平洋人寿拟清仓

3月1日的公告显示,各方同意,杭州城投和杭州交投购买澳洲联邦银行所持杭州银行股份的每股价格为13.94元,价款总额为82.75亿元。

杭州银行公告称,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股东协议转让股份,不触及要约收购。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市财政局将被动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其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和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本次权益变动情况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化,杭州市财政局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仍无控股股东。

本次交易完成后,澳洲联邦银行仍持有约3.296亿股股份,占杭州银行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 5.56%。澳洲联邦银行承诺本次交易完成后,不会在《相关协议》签署之日起三年内处置其持有的任何杭州银行的股份。

另外,根据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杭州城投和杭州交投本次交易取得的杭州银行股份,自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

一周前,杭州银行刚披露了一位险资股东的减持计划。杭州银行2月21日发布的《5%以下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显示,太平洋人寿拟在公告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18亿股,即不超过该行普通股总股本的1.99%。对于减持原因,杭州银行称系太平洋人寿自身战略安排和资产配置的需要。

根据杭州银行招股书,太平洋人寿入股杭州银行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彼时该行正在开展第七次增资扩股,太平洋人寿出资13亿元认购该行1亿股。此后,太平洋人寿经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持股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太平洋人寿持有杭州银行2.3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97%,为该行第七大股东。

2021年4月12日至2021年7月28日,太平洋人寿减持杭州银行5930万股,减持比例为1%,减持价格区间为11.99-17.38元/股,套现约9.14亿元;2021年8月9日至2022年1月27日,太平洋人寿继续减持5805万股,再次套现8.37亿元。

两轮减持后,太平洋人寿在杭州银行的持股比例由3.97%降至1.99%,若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太平洋人寿就将彻底退出杭州银行股东之列。

截至2月28日收盘,杭州银行报14.32元/股,若以该价格抛售目前所持股份,加上之前的历次减持套现,太平洋人寿累计可套现约34亿元。再加上近几年来从杭州银行所获分红约4.2亿元,太平洋人寿十多年来投资杭州银行的收益有望超过25亿元。

除了太平洋人寿外,杭州银行另一险企股东中国人寿也在减持套现。2021年9月10日-2021年11月17日,中国人寿共减持杭州银行5589万股,减持总金额达8.43亿元,持股比例由4.80%降至3.86%。

目前杭州银行还未公布2021年业绩快报,根据该行去年三季度报,2021年1-9月,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23.77亿元,同比增长19.97%;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70.36亿元,同比增长26.16%。截至2021年9月末,杭州银行资产总额为13300.31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3.75%;不良贷款率为0.90%,较2020年末降低0.17%。

虽然被股东抛售,但这却并不影响杭州银行广受投资机构关注。1月以来,杭州银行共受投资机构调研8次,调研机构数量超过150家,其中机构对杭州银行2022年信贷投放问题尤为关注。杭州银行表示,2022年该行将持续提高信贷投放在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其中小微和零售作为增长极将在贷款增量投放中占据更多比重。

有的银行,高管增持

虽然杭州银行遭遇太平洋人寿的清仓式减持,但有的银行获得自家高管增持,希望稳定股价。

2月7日,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收市后,浙商银行(601916)、重庆农商银行、重庆银行(601963)等三家银行均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从各家银行后续发布的具体增持计划内容来看,重庆银行12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76.34万元,平均每人仅增持6万元左右,增持力度较小。而浙商银行高管在义务增持的基础上还自愿增持了部分股份,7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34.28万元,平均每人增持76万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创业圈》人物财经记者,从增持行为本身来看,其目的都是高管们对各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和对成长价值的认可,并且认为其目前股价被严重低估。其实,无论是出于义务还是自愿,增持都是在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不过,从结果来看收效甚微,上述三家银行在发布高管增持计划后,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2月15日,重庆银行发布稳定股价措施的公告,因该行A股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其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该行拟采取由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第一大股东增持股份的措施稳定股价。其中,该行12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76.34万元,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增持金额不低于2585.90万元。

而就在重庆银行发布公告的前两个月,该行高管才刚刚进行完一轮增持。彼时,该行11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合计增持该行8.54万股,累计增持金额77.56万元,平均每人增持7万元左右。这样的增持金额对比重庆银行大约300亿元的市值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以致于部分投资者质疑其诚意不足。

与重庆银行相比,浙商银行的高管出手则相对阔绰。2月21日,浙商银行公告称,该行7名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拟以不少于其上一年度自该行领取薪酬总额(税后)的15%增持A股股份。另外,现任6名高管在义务增持的基础上,再以自有资金自愿增持该行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34.28万元。

事实上,自去年9月开始,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先后两次增持该行A股股份,累计增持金额达206.5万元。该行在公告中解释为其基于对该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认可。公开资料显示,张荣森于2017年进入浙商银行,曾任浙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去年6月,张荣森接棒徐仁艳,出任浙商银行行长,3个月后,其任职资格获监管批准。

2月21日晚间,兴业银行公告称,1月13日至2月18日,兴业银行部分子公司、分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子女)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自愿买入该公司股票1693.2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20.36元至23.08元,以区间平均价计算增持总金额达3.7亿元。

和前述两家银行的增持不同,兴业银行表示本次股票买入事项不涉及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变动。这样的增持场面在上市银行历史上极为罕见。

中泰证券(600918)分析师戴志锋的研报指出,兴业银行高管持股在股份行中排名第三,高管合计持股0.009%,本次业务层面员工自有资金买入公司股票,体现公司上下从管理层到业务骨干对于公司未来短期业绩和长期发展的巨大信心,有助于提振公司未来估值中枢。

编辑 林坤

标签: 澳洲联邦银行 第一大股东 杭州银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