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002230)董事长刘庆峰今年带来了8份建议,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他建议,推动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利用人工智能加强青少年抑郁症全量筛查,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慢病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进老龄守护,以及降低养育成本实现“家校社”共育机制、进一步减轻生育负担等等。
人工智能+医疗:从青少年的抑郁症,到老年人的慢性病
刘庆峰认为,我国青少年精神健康事业在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还不够系统,还需要更多技术、资源投入,通过更专业、更软性的技术方式辅助筛查,降低就诊抵触情绪。心理精神健康问题与人脸表情、语音、文本语义、姿态行为等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感知及认知智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探索多模态抑郁症客观指标和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可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量表通过语音交互形式实现辅诊筛查。
刘庆峰建议:一、由教育部牵头,研究并发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方案》;二、由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牵头,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抑郁症智能筛查平台,为全国中小学进行全量筛查;三、由国家和地方医保局牵头,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另一方面,我国慢性病人口已超3亿,慢性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超7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比例不断攀升,庞大的慢性病群体不仅给基本公共卫生造成巨大负担,也相应增加了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刘庆峰建议: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基于智医助理在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慢病管理服务质量中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基层推广;二、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智能语音外呼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出台人工智能慢病管理相关应用相关管理规范评价标准及考核要求、并将基层人工智能精细化慢病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收费目录。
人工智能+教育:从课堂教育到普通话学习
当前全国各地在加快推动“双减”落地过程中,面临着“既要师生减负,也要提升教学质量;既要减少日常考试,也要评估教学成效;既要强化学校主体作用,也要兼顾教师负担压力”等一系列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创新,3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的系统性突破,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教与学终端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当前在国家推进“双减”工作落地做实的背景下,安徽蚌埠、青岛西海岸新区、武汉经开区、昆明五华区等全国20多个地市、区县,在全域统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中均使用新型教与学终端,在“师生减负、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机共教、人机共育,刘庆峰建议:一、教育部、工信部联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终端关键技术和产品标准,并确定检验检测方法;二、教育部在《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明确列支,确保各地推进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有明确资金保障。三、教育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财政、家、校多元资金投入,加速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
教育部曾指出,学校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加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紧密融合。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有效解决民族团结和语言学习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科大讯飞承担国家语委“十五”重点科研项目,研发出普通话智能评测和辅助教学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普遍应用,累计测试考生超过7000万人次,服务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累计340万人次。
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安徽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科大讯飞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和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属资源两大工程为着力点,面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了智慧教育方案,现已在皮山县26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常态化应用。
刘庆峰建议,要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的应用力度,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应用,具体建议包括: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加大经费投入,依托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平台。二、中央统战部、中央新疆办牵头教育部,将“皮山模式”以现场会等形式面向民族地区早日推广。通过技术领先、内容成熟、成效显著的方案推广,降低常态化应用的门槛,加快推广普及。
人工智能+社会:打造无障碍智能通信,减轻生育负担
近年来,在“新基建”战略指引下,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高可靠的全新特性,推动着信息通信服务的快速发展。刘庆峰指出,将多语种翻译技术和5G网络相结合,可在我国率先构建无障碍通信的“人类巴别塔”。用户不用下载任何APP,在通用手机上就可依托5G网络和智能翻译技术实现跨语种的无障碍视频电话。
为推动中国5G+AI无障碍智能通信在全球范围内抢先建设和服务民生,刘庆峰建议:一、国家发改委牵头,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支持,将无障碍智能通信纳入5G新基建范畴,打造无障碍沟通的数智化“底座”;二、工信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电信运营商以及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共同制定5G+AI无障碍智能通信行业标准;三、民政部、中国残联、电信运营商等研究和出台政策,减免残障人群使用无障碍通信服务资费,降低残障人群获取和使用门槛,助力享受技术红利;四、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设立专项,支持在民族地区推广应用无障碍通信,促进各民族交流。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202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各地相继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6个省(市)的产假延长到158天,并新增育儿假。刘庆峰指出,目前生育假的津贴资金大都由企业单位承担,女职工休假涉及工资支出、岗位空缺影响、另雇他人替代等问题,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用人单位成本,可能引发就业性别歧视等不公平现象,影响女性职业发展,不利于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
刘庆峰指出,落实鼓励生育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除了优化生育福利之外,还需要善用经济“指挥棒”,为女性职业发展、生育哺育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调动用人单位支持生育、年轻人愿意生育的积极性。
刘庆峰表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场景深度融合,为减轻家长的教育压力创造了条件。要进一步落实鼓励生育政策,促进女性稳定就业和社会公平,减轻家庭生育负担,他建议:一、人社部牵头建立促进生育女性职业发展的专门机制,减轻职场女性生育后顾之忧;二、财政部、民政部加大对用人单位开设托育机构的扶持与补贴,促进企业办园健康有序发展;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尽快覆盖0-3岁幼儿家庭,减轻家庭幼儿托育经济负担;四、教育部、工信部联合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减轻家长用于子女教育的时间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