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点 > 正文

破产重组引发国资流失争议,千亿紫光集团何以走向败局

来源: 时间:2021-12-26 06:22:05

债台高筑的紫光集团,最终走上破产重组之路。在接盘人浮出水面之时,董事长赵伟国的举报,让重组再起波澜,陷入迷局。

纵观赵国伟和管理层之间的交锋,核心问题在于,管理人认为紫光集团事实上已经资不抵债,而赵伟国方面并不认可。紫光集团最新的审计报告仍停留在一年半以前的2020年二季报。在并未公布最新审计报告的情况下,市场难以判断紫光集团是否确已资不抵债。

但这一核心问题,决定着股东的权益和紫光集团的未来走向。时至今日,赵国伟和管理层之间的“罗生门”仍在上演,没有结论。

重组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一纸破产重组声明震惊半导体圈;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了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12月10日晚间,紫光集团官宣,智路资本与建广资产联合体成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然而在5天之后,12月15日晚间,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通过控股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坤集团)发布声明,公开控诉紫光集团重整方案引入战投过程中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

在健坤集团发布的《关于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过程中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的公开声明》(以下简称《公开声明》)中写道,智路公司的股东穿透后全部是自然人,其中自然人李滨是智路公司的大股东,且李滨等自然人持有建广公司49%的股权。流失的734.19亿国有资产,大部分将落入李滨等人的私人腰包,这是典型的侵吞国有资产行为。

此外,健坤集团还强调,已于2021年12月15日通过邮局向中纪委、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财政部纪检组、教育部纪检组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紫光公司管理人(即原来的现场工作组)进行实名举报。并且,健坤集团要求财政部的专业国资机构对紫光集团资产进行评估。

在同日发布的另一篇声明《谁的紫光 ? 十问钱凯和范元宁》(以下简称:《十问》)中,健坤集团对于2020年11月10日进驻紫光集团的现场工作组组长钱凯和副组长范元宁也提出了质疑。

健坤集团在《十问》中称:”紫光集团价值2000多亿元的资产,对应1300亿元的债务,在你们手中神奇地变成了资不抵债。“

除了对于紫光资产被严重低估的质疑外,健坤集团还对18.5亿元的重整费用,以及重整战投方智路建广联合体的投资能力发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资料显示,健坤集团是紫光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持有紫光集团49%的股权,实控人为赵伟国。而紫光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实控人是清华大学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12月16日晚间,紫光集团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严正声明》(以下简称:《严正声明》)称,紫光集团少数股东健坤集团和实控个人赵伟国散布的是有关紫光集团债务风险处置的不实言论。

《严正声明》表示,在多轮市场化竞价后,所有战投提供的最高报价仍然无法覆盖紫光集团全部债务,即所有愿意参与战略投资的战投均认为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所有者权益为-442.78亿元;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资产客观公允的市场价值约1214.78亿元,匹配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证实紫光集团资不抵债。

值得注意的是,该《严正声明》还指出,过去几年中,赵伟国操纵紫光集团频繁通过巨额融资开展境内外并购扩张,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紫光集团2020年爆发债务危机,现金流枯竭,无力偿还境内外巨额到期债务,集团和下属实体企业面临资产查封、账户冻结、融资枯竭等重大风险,企业经营陷入难以维系的严重困境。

紫光集团最新的审计报告仍停留在一年半以前的2020年二季报。其中提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紫光集团账上还有515.63亿元货币资金,其中约96亿元为受限资金;资产合计2966.49亿元,负债合计2029.38亿元,可得净资产约为937.11元,至少彼时并未出现资不抵债。此外,公司当时获得的银行授信总额2957.58亿元,其中已使用授信额1402.43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1555.16亿元。

之后,紫光集团再未公布任何财务数据。在并未公布最新审计报告的情况下,紫光集团目前是否已资不抵债外界难以判断。

交锋升级,健坤再度“开炮”

12月17日,交锋进一步升级。

17日早间,清华控股通过其官方公众号清华产业发布《清华控股关于紫光集团有关情况的声明》表示,近期,紫光集团少数股东健坤集团及其实控人赵伟国发布有关紫光集团债务风险处置的不实信息,清华控股特此申明,相关信息未经清华控股授权,不代表清华控股意见。

17日晚间,健坤集团发布《健坤集团关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严正声明>的严正声明》进行了回应。健坤集团称,健坤集团及赵伟国先生没有散布不实言论,要求资管集团管理人指出,如果有,则愿意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该声明还表示,赵伟国没有操纵紫光集团。紫光集团所有重大经营行为都是依据法律、法规分级授权,由紫光集团董事会、股东会、清华控股甚至是清华大学决策的。而且,在董事会的7位董事中,清华控股委派了4位董事。

引人注目的是,在该声明中,健坤集团指出,债权人申请紫光集团破产重整,不是债权人的决定,是工作组(即钱凯和范元宁)要求债权人去申请的。此外,健坤集团还指控《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严正声明》罔顾事实,公开恐吓建坤集团和赵伟国。

两天后的12月19日,赵伟国和他的健坤集团对紫光集团重整一事再度“开炮”。

19日当天,健坤集团不仅发布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致紫光集团全体债权人的公开信》(以下简称:《致紫光条件全体债权人公开信》),同时还发布了《究竟是为什么?新十问钱凯、范元宁》(以下简称:《新十问》)一文。

在《致紫光条件全体债权人公开信》中,健坤集团提出,拟公开竞价出售紫光集团部分资产,叠加自有资金,一次性全额清偿所有债权人本息,并且近期已经与五类潜在投资人进行了接触,其中就包括韦尔股份(603501)(603501.SH)、闻泰科技(600745)(600745.SH)、国科微(300672)(300672.SZ)等上市公司。

健坤集团与赵伟国还在上述公开信中承诺,“如果出售资产所得加结余现金,不足以偿还全体债权人的全部债权本金和利息,愿意履行此前签署的担保责任:如果健坤集团的资产不足以履行此前签署的担保责任,健坤集团和健坤集团的主要股东赵伟国先生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该公开信中,健坤集团还直言,目前紫光集团处于司法重整阶段,出售资产不需要国资审批,其出售是完全市场化的,只要有投资人来买,出售速度会很快。

对于健坤集团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记者向紫光集团和赵伟国及健坤集团方进行求证,12月22日,紫光集团发言人向记者表示,对此事目前没有回应。而赵伟国方面,记者12月23日通过拨打手机、发送短信、添加微信等多种方式,均未能取得联系。

记者注意到,在举报事件发生后,目前赵伟国通过健坤集团持有的紫光集团股权,事实上已被紫光集团管理人向法院申请并裁定冻结。

12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曾披露,根据紫光集团司法重整需要,为顺利稳妥推进紫光集团司法重整程序,管理人于12月16日向北京一中院提交了《资产保全申请书》,请求北京一中院对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和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坤集团”)所持有的紫光集团全部股权予以保全。12月17日,北京一中院作出(2021)京01破128号《民事裁定书》,裁定冻结清华控股持有的紫光集团51%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人民币34,170万元)及健坤集团持有的紫光集团49%股权(对应认缴注册资本人民币32,830万元)。

对于紫光集团管理人与赵伟国之间的交锋,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先生告诉记者,赵伟国对于紫光集团债务重组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表示在紫光集团的价值评估中,被人为刻意压低了数字,导致紫光集团被贱卖,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紫光集团的价值应该按照什么参照系来判断,当然紫光集团在几年前趁着政策风口大肆扩张时,各部分价值都不断膨胀,但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出现明显的变化,而紫光集团因为债务问题背负的沉重包袱也影响了各业务板块的正常运营,所以紫光集团的估值应该进行下修。

除此之外,沈萌还告诉记者:“赵伟国对于自己在紫光集团的股权被处置也有不满,但如果去追溯当初赵伟国旗下的平台是如何介入到清华校企紫光集团的股权甚至是经营权、控制权,可能还会出现更多问题,包括在赵伟国的主导下借助杠杆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合规性的瑕疵等等。因此,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根据市场化原则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置,更符合当前的各方诉求。“

颐和银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勇也表示,赵伟国治理了这十来年的时间里,紫光集团的发展并没有很大起色,反而爆发了债务危机,确实是在经营和投资上存在问题,现在的交锋只不过是赵伟国不甘心这样出局而故意阻挠。相比而言的话,智路建广资本符合相关的资质和要求,个人认为智路建广联合体的投资和整合能力可能会更强一些,可能会使紫光集团焕发新生。”

这些年,进击的赵伟国

赵伟国,祖籍河南,1967年出生于新疆伊犁沙湾县;1985年,赵伟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专业,大学毕业后,赵伟国到中关村工作;1993年,赵伟国重回清华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清华紫光工作。2004年,赵伟国离开紫光,赴新疆开始投资房地产和矿产;2009年,赵伟国被聘为紫光集团总经理;2013年6月,赵伟国兼任母公司清华控股高级副总裁。

上文提到,2021年12月16日晚间紫光集团发布的《严正声明》中提及,过去几年中,赵伟国操纵紫光集团频繁通过巨额融资开展境内外并购扩张,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加之经营管理不善,紫光集团2020年爆发债务危机,现金流枯竭,无力偿还境内外巨额到期债务,集团和下属实体企业面临资产查封、账户冻结、融资枯竭等重大风险,企业经营陷入难以维系的严重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并购扩张之前,赵伟国先确保了手中所握紫光集团的股权比例的提高。

2010年4月15日,健坤集团认购首旅集团股份未能成行,紫光集团向北京工商局提交工商资料,申请变更注册资本,紫光集团进行增资扩股,赵伟国控股的健坤集团以1. 53亿元认购1. 2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建坤集团持股比例为35. 29%,自此,健坤集团以第二大股东身份顺利进入紫光集团股东行列。2013年,赵伟国开始兼任紫光集团母公司清华控股高级副总裁,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运作,紫光集团形成清华控股持股51%、健坤集团持股49%的局面。

自2013年起,赵伟国便开始发起了近60起并购项目,收购的业务包括金融保险、芯片等。2013年,紫光集团斥资17.8亿美元对展讯通信实施收购;2014年,紫光集团又斥资9.1亿美元收购锐迪科,完成上述两家公司的收购后,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为紫光展锐,成为国内手机通信芯片行业仅次于华为海思的小巨头。

2015年5月,紫光集团以25亿美元从惠普手中收购了IT通信设备公司新华三51%的股权,在2015年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紫光集团还以38亿美元入股全球存储巨头西部数据,以6亿美元入股半导体封测厂商台湾力成科技等。粗略统计,2015年全年,紫光集团进行了大小十几次的并购,共斥资超过600亿元。

2016年,紫光集团入主武汉新芯后又联合其他公司成立长江存储,紫光集团占股51.04%。根据天眼查数据,长江存储注册资本563亿元,主营业务为存储器芯片设计与制造,在成立之初计划总投资1600亿元。此外,2016年,紫光集团在武汉、成都、南京设立的三大半导体制造基地,计划总投资超过700亿美元,赵伟国也因此获得了“芯片狂人”之称。

记者与一位接近紫光集团的人士提及此事,对方表示,“赵伟国确实可以说是ALL IN在芯片这一块,当时同时铺开的战线太大,2020年下半年,业内就已经知道紫光集团的现金流开始吃紧,他们内部也是承认的,可能外界没想到债务状况会如此严峻。当时2020年底长江存储的SSD(固态硬盘)开始量产;还有新华三和华为曾有一个不能参与部分ICT业务的协议,也是在2020年底到期。所以当时业内其实比较乐观,大家都觉得紫光集团已经要开始‘回血’了。”

“紫光下边这几块芯片资产,都是赵伟国力主搞起来的。现在孩子辛辛苦苦养大了,开始看到产出成果了,你让他放手,他肯定是不愿意的,但不能说目前的困境和他的策略没有关系。只能说在商言商,能重组总比垮掉要好。”上述人士感慨。

2018年,赵伟国却开始不断卸任紫光集团的重要职务,2018年4月8日,紫光股份(000938)(000938.SZ)和紫光国微(002049)(002049.SZ)纷纷公告表示,赵伟国因工作繁忙辞去两家上市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上市公司任何职务。

辞去职务后,赵伟国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你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你的运气也没有那么好,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的确,频繁的收购,让紫光集团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但也使得其债务激增。

自2017年以后,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就开始居高不下。财务数据显示,紫光集团2017、2018、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度,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09%、73.42%、73.46%和68.41%。

2020年末, 紫光集团宣布放弃赎回10亿元的永续债“15紫光PPN006”, 2020年11月16日,紫光集团13亿元的私募债“17紫光PPN005”未按期进行足额兑付本息,发生实质性违约。2020年12月10日,紫光集团规模最大的50亿元存续债“18紫光04”,因流动资金紧张未能支付年度利息。

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紫光何时现”曙光“?

和眼下的是非而言,更令市场感叹的是,手握天量现金同时还有大量授信的紫光集团,会一夕之间垮塌。

自今年7月初,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后,7月20日,紫光集团重整管理人发布了关于招募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报名截至时间为9月5日。

经筛选,初期共有七家联合体入围。10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国资和阿里巴巴联合体、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体胜出,进入最终轮竞标,紫光集团最终的战略投资方,将从这两家中产生。

12月10日晚,紫光集团官宣,经过多轮竞标,智路资管和建广资产联合体成为破产重整的战略投资者。13日,公告又称,已经正式与战略投资者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并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

记者翻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一般意义上的智路建广联合体是智路资本(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建广资产(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简缩名称。但此次紫光集团重组整合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智路建广联合体的成员除了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外,还有长城资产、珠海华发、河北产投、湖北科投等联合出资600亿元设立的战投收购平台,其中,国资占股超过60%。

据公开资料显示,建广资产与智路资本均是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成员中的投资机构成员。在半导体领域布局极广、耕耘极深,建广资产和智路资本主导了2015年至今中国半导体大型并购合作超过一半的交易,被业内视为“半导体大厂联合收割机”。

此外,长城资产以处置不良金融资产起家,为中国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处理过银行和非金融金融不良资产逾2万亿。珠海华发作为珠海国资的代表,集团总资产5500亿,致力于通过投资收购做强珠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和硬科技产业,刚刚从IDG手中接盘过华灿光电(300323)等半导体企业,挖掘Mini LED产业机会。湖北科投则诞生于武汉光谷,服务武汉高新区,注册资本4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2000亿元,在长江存储占股超过13%,与紫光集团合作已久。河北产投作为河北省产业引导基金,规模300亿元,通过吸引GP和撬动社会资本,进行资本招商。

尽管健坤集团及赵伟国方发布了多份声明表达了抗议,重组之事再起波澜,但按北京市一中院关于召开紫光集团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的公告显示,12月29日将召开会议表决重整计划。

值得一提的还有,12月10日晚间,同方股份(600100)、诚志股份(000990)等多家清华系相关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清华大学于2021年12月10日与四川能投签订了《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 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清华大学所持清华控股 100%的股权划转给四川能投。

这也就意味着,随后只要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复,四川能投需获得四川省国资委批复,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对本次划转事项的经营者集中审查(若涉及),本次划转就将成功完成。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划转成功,清华控股就将易主,紫光集团未来走向如何,就与清华大学关联不大了。

二级市场方面,紫光集团旗下的三大上市公司紫光国微(002049.SZ)、紫光股份(000938.SZ)、学大教育(000526)(000526.SZ)近期表现均略显萎靡。截至12月22日收盘,紫光国微当日下跌1.06%,收盘报价202.60元/股;紫光股份当日微涨0.89%,收盘报价21.58元/股;学大教育当日下跌1.76%,收盘报价19.58元/股。不过从股价的长线走势来看,似乎受控股股东影响有限,毕竟破产重整早已在市场预期之内,紫光国微8月下旬还曾触及过248.85元/股的历史新高。

紫光集团重组之路未来将何去何从,将持续关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